欢迎来到求医网

上海:“小病不出社区”提升医疗服务精细化供给水平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药品

2024-05-02 05:06:39 

顺应慢性癌症疾病治疗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达,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随访治疗和全程管理。 数据显示,上海市属医院诊治的癌症患者占患者总数的90%以上。 大量患者集中在几家市级医院进行全程治疗,一方面导致患者候诊时间长、就医体验差。 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属医院药品费用比例过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放眼全球,门诊或日间治疗已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 美国 95% 的癌症化疗是在门诊或日间病房完成的。 但由于目前上海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规范的癌症治疗中心,癌症患者即使病情好转也只能继续留在市级医院接受全程药物治疗。

上海癌症患者如何在家门口就医? 全国政协委员、瑞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宪华建议,尽快建立肿瘤药物治疗分级网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简化患者转诊流程,打通治疗方案链接。 此外,还必须建立市级医院与地区医疗机构点对点沟通癌症患者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还需要提高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肿瘤药物治疗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文卫体委副主任郑民华建议,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肿瘤药物治疗中心和静脉管理中心,推动肿瘤药物治疗和放疗转移到门诊和患者家门口的医院,不仅可以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癌症患者治疗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目前上海医保政策,肿瘤药物治疗和放疗的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不同,住院报销比例高于门诊报销比例。 专家建议,对于癌症治疗,上海医保不应再区分门诊和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应相同,从而形成医疗导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让家庭牙科护理“又快又好”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可能会致命。 要治愈一颗牙齿,至少需要看医生两到三次,最多几个月。 私立牙科医院报销比例低,三级医院数量众多,费时费力。 家庭牙科诊所已成为市民的重要选择。

去年年底,上海完成了覆盖15个区的首批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口腔诊所建设,涵盖补龋、根管治疗、各类拔牙等9项基础服务,让市民能够就近解决他们的基本牙科需求。 “这些只能算是第一步。” 多位委员直言,下一步要提高诊疗和卫生服务能力。

“单从医务人员数量来看,已逐步满足要求,但社区口腔医疗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体系尚未正式建立和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新泉发现,一些基层青年医生缺乏规范化培训,一些资深医生没有及时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导致一些基础口腔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蒋新泉建议,要继续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继续教育交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多地点执业模式,引入更多远程诊疗服务和名医线下问诊,既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又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如今,居民对口腔治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全国政协委员、市农工党原专职副主席陈方圆表示,除了开展基础诊疗项目外,还应提供镜检等特色服务。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征,如老龄化程度、学校数量、白领比例等。 根管治疗、正畸、牙齿美白等。同时探索与其他社区医疗服务(如家庭医生、老年护理、残疾人服务)结合,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

此外,要加强口腔医疗三级联动系统建设,实现全市电子病历系统和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打造全市智能影像、检查和诊疗平台; 开展互联网诊疗、号码源预约、双向转诊等服务,有效覆盖儿童、残疾人、残疾人口腔服务,实现医疗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

缓解儿科“堰塞湖”式就诊

每逢呼吸系统疾病高峰期,上海多家儿科医院都会出现“堰塞湖”式的救治。 相应地,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患者也并未饱和。 尽管全市2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儿科诊疗全覆盖,但基层儿科医疗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以社区儿科诊所为例,平均每天仅服务10名患者。

“我们常说,要有效指导基层常见病的首诊,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信任基层儿科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原党委书记徐宏说。 她坦言,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诊疗人员数量仍然不足。 调查显示,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一半有儿科资质的值班医生,另一半则由接受过半年儿科诊疗培训的全科医生提供。 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的时间也不同,有的每周7天提供,有的仅在某些工作日提供。

政协委员、宝山区政协副主席、区卫健委主任罗文杰提醒,要清醒认识全科医生相对于儿科医生在儿童救治方面的不足,完善基层儿科培训,持续做好儿科救治工作。完善基层儿科医生教育体系。 专业水平,最终实现基层儿科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徐宏建议,加快基层儿科人才队伍的部署和建设,鼓励系统培养的儿科临床毕业生或高级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基层卫生机构要重视儿科医生的招聘。 完善基层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后,我们与上级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定期培训和指导,定期选送基层儿科医生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

有委员还提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药物相对单一。 孩子需要先到上级医院开药,然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补液治疗。 也有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出于医疗安全考虑,不为儿童提供补液服务。

“家长选择基层就医的主要原因包括离家近、排队少等。但要获得他们的认可,药品必须齐全。” 全国政协委员、《收获》杂志副主编钟洪明建议,进一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用药目录容量。 目前,医联体内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药品目录匹配率在80%左右,该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提供儿科输液服务,分流上级医院的诊疗压力。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