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29年的从医岁月,刘树理从青涩稚气的女学生已经酿成华发暗生的主任医师,从初出茅庐的女青年已经酿成经验丰富的科室副主任,而多年稳定的是她兢兢业业专注于一件事:为接诊的每一位病人解除病痛之苦!这是她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也是她毕生的追求。
医者仁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小时候刘树理家境欠好,父亲常年有病。于是,上小学时她就萌生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一定当一名医生,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这一理想激励着自己考上医学院,然后成了一名真正的医生,几十年过去了,初心依然不忘。
刘树理所在的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病科面对的多数是年龄较大、慢性疾病较多的老年人。有位姓赵的老人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住院,因性格内向及恒久生活习惯,他从不出门,在家必须有人照顾,给家人带来很大负担,入院后给治疗也带来困扰。刘树理一次次耐心地与老人交流沟通,接纳心理慰藉治疗的措施,从消除病人的恐惧烦躁心理入手,帮他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他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情很快好转。老人出院后不但主动走出家门,还到成都旅游,并写诗专程送到医院,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宋大姐是退休工人,患有肺栓塞,家庭很困难,子女反复做工作才同意入院治疗,但还是非常担心费用问题。肺栓塞要恒久口服华法令,每个月要查血凝。一次查房的时候,刘树理随口说:“依据病人情况开血凝V吧,这个既经济也能到达监测的目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宋大姐很受感动,认为医院是真正为病人着想,既省钱又能解决问题,非常主动的配合治疗,很快康复出院。现在宋大姐不但自己成了刘树理的“粉丝”,还主动帮她圈粉,亲戚朋友生病都是到二院治疗。
很多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出院后还一直生存着刘树理的手机号码,感觉有什么不舒服,愿意第一时间向她咨询,应该吃什么药,需不需要住院。不管白昼还是晚上,她都会不厌其烦的给予建议,就像家里人一样。
润物育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医院作为教学单元和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担着多所院校的临床教学和规培任务,每年要培养大量学生。刘树理作为带教老师,除了完成科室工作还高质高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叫我一声老师,给予我的不但是尊重和信任, 更重要的是责任和使命。”她说。
教学中,她不停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大胆实验个性化教学方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小到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大到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言传身教,教学相长,通过“传、帮、带”,激励学生们树立大医精诚的高贵理念、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许多已经结业的学生还仍然和她保持着联系,遇到工作或生活中的困惑总要和她说上一说。
业精于勤,学习之路永无止境
一年又一年,身边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看着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刘树理总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进修学习的快乐与艰辛。在她的家里珍藏着两组照片。一组拍摄于1998年国庆节,其时她在天坛医院进修。保定虽然离北京很近,却很少有时间回家,爱人拗不外整天喊着要妈妈的儿子,便趁假期来“探班”。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动物园,儿子蹦蹦跳跳的跑着,挤眉弄眼开心的笑着,她的心里却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滋味。另一组拍摄于2000年五一,她在协和医院学习,已经上小学的儿子故地重游,海底世界、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讲起海豚、恐龙和飞机、坦克头头是道。每当看到这些有些褪色的照片,心中总是布满歉疚,但同样也有欣慰和甜蜜。虽然经受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但对自己的工作有非常大的资助。通过两次进修,她系统学习了脑血管、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理论,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特别是拍摄整理的那十几本影像学图片资料,更成为自己受用不尽的名贵财产。
老年病人基础病较多且病情较复杂,为此,刘树理虚心向兄弟科室学习并熟练掌握了MRI、窥镜、放免、光免、检验及介入治疗等技术,手里有了十八般武艺,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学无止境。如今她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只要时间允许,总喜欢去到场学术陈诉会、研讨会,汲取营养。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哪怕有一点点收获,受到一点点启迪,她也感到非常快乐。
每年,刘树理都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还担当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委、保定市医学会老年分会常委等职务,先后获得河北省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农工党保定市优秀党员、医院优秀带教教师等多项荣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路走来,刘树理一直坚守初心,恪守医者天职,她说:“我是一名普通医生,认真看好病,细心服好务,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