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刘思德在这个领域有着不小的贡献。他曾在国内和世界上首次实施了多个内镜手术,创下了行业内的第一。为了在内镜检查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他为自己做胃肠镜检查,在亲身体验中优化操纵,做到了真正为患者考虑,同时,他不停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将内镜手术做到了极致,而且引领了湾区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刘思德进入医学领域可以说是命运的摆设。1981年,他到场高考时同时报考了几家重点大学及军校,最终以远远超出重点线的结果被一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提前录取,今后踏上了医学门路。
投身消化内科的医疗和科研工作以来,刘思德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不停向学科的高峰发起冲锋。他主持完成了首例大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手术、首例大肠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手术、内地首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以及世界首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发转黏膜切除术(REMR)手术,为无数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如今,刘思德的手术技艺已经到了入迷入化的地步。以ESD手术为例,他现在可以实现在十分钟之内完成这项需要精确到毫米的手术,而在初学ESD的2006年,这样的一场手术却往往要花费4到5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源于刘思德对于极致的追求,尽可能大的宁静系数、尽量小的创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你追求到极致的时候,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就是能做得到。”
别的,刘思德还真正做到了和病人感同身受。内镜检查对于许多患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太愉快的经历,为了让患者对检查不再恐惧,刘思德为自己做了至少15次胃镜检查,10次以上肠镜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他细致地感受内镜进入身体的每一段感觉,通过自身的体验,不停调整自己的操纵水平,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消弭了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过分恐惧。
他还把这样的方法推广到了整个科室,要求所有医生都要亲身体验普通胃肠镜(即无麻醉状态下的胃肠镜检查),刘思德相信,只有亲身体验之后,医生们才气知道哪些动作可能会让患者难受或受伤,从而在工作中更加细致、准确地操纵。
除了在内镜手法上精益求精,刘思德还和团队一起研究出完全无创的胶囊内镜。受检者可脱离医院,在家吞服胶囊并与手机连接,随后用手机将胶囊拍摄的胃部图片,通过智能阅片系统将图像传送给医生,医生远程阅片、诊断后将陈诉发送至受检者手机。医患之间都能从这个发明中受益,医院检查不再人满为患,而患者也无须再忍受恐惧与检查的痛苦。
在2017年首届中国高校科技结果交易会上,“智能胶囊胃镜系统”项目获得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肠癌”是粤港澳地区民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在人群中有很高的致癌率,但大部门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非常差。刘思德作为消化内科医生,很早就开始关注大肠癌的筛查防治。2007年,他就率先起草内地首部《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规范》,不但为青年医生带来详细指引,也为患者谋取更专业的就诊条件。今后,他更牵头推动广东早癌免费筛查活动。2015年,以刘思德为首的南方医院消化科致力于联合广东省政府,推动早癌免费筛查公共活动,并牵头组建了广东省早癌精查联盟,覆盖了广东数十家三甲医院。
多年的行医生涯,刘思德始终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认为对待病人的“同理心”往往比药物更管用。除了自己亲身做内镜检查,他还经常因为患者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有时候因为等患者加班到深夜,他也毫无怨言。病人的痛苦,他能理解,病人的询问,他耐心解答,始终将病人放在第一位,是他在患者中获得良好口碑的原因。
刚刚过去的2月,刘思德又获得了一项新荣誉,他被选为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医数十年来,这是刘思德获得的第几项荣誉,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但每一次的获奖,都无疑是对他作为医者价值的认可与肯定。
关注"南方医科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南方医科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门素材来源:南方医院、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