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众生活 来源:大众生活
6月6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高峰学科建设启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卫健委、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及首席科学家到场。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首批院级重点建设高峰学科共有5个,分别是生物治疗、肺癌、移植与再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每个高峰学科每年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支持5000万元资金。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表现,当前,对照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四川大学“双高计划”的摆设和要求,华西医学院还有一定差距。“如一流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数量较少,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原创性重大结果和技术转化数量不多,医疗服务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还需要增加。”
李正赤介绍,“我们通过分层分类,全面推动高峰学科建设,给予高峰学科重点支持。”具体来看,第一类是院级建设类高峰学科。即结合学科基础、人才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3至5个学科,每年分别给予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第二类是院级孵化类高峰学科,接纳科室申报、专家评审、医院确定的方式,确定5至8个学科,每年分别支持1000万元。第三类是科室建设类高峰学科,由各个科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1至2个高峰学科,每年分别支持100万元。
启动会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与5个学科负责人分别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作为签约首席科学家发言,他表现,自己领导的团队在接到任务后,经过讨论,确定了团队的重点公关方向共有6个,分别是肺癌的基础研究、肺癌的早筛早诊、肺癌的介入治疗、肺癌外科治疗、肺癌综合治疗及肺癌疑难重症。
据介绍,目前,李为民的团队将研究目标瞄准世界前沿领域,即聚焦如何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及5年生存率的卡脖子技术。“早在几年前,我们已提出一个计划,就是将肺癌的5年生存率、肺癌早期诊断率提高到60%。”
红星新闻记者 胡谦 摄影报道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