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闽商界 来源:闽商界
作为百年协和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中坚,沈悌教授不但多年亲聆协和前辈教诲,深得大医真传,更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带回国内,与协和精神魂魄相依。他说:“协和教给我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作为医生,要奉献,要求精;作为协和的医生,更要始终以最高尺度要求自己。”多年来,他一直在协和这块积淀丰厚的沃土上躬耕不辍、践行不止,为大内科和血液内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沈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1968年结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6-1988年,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保健医师。1988-1992年,于纽约大学医院进修。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于2000-2005年担当血液内科主任。主要著作有《消灭残存肿瘤的新途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尺度》《内科学精要(英文版)》等。
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结业后,沈悌曾在甘肃会宁从医,之后再次考入协和,尽管之后有6年时间出国保健和访问的经历,但协和对于沈悌教授而言,是永远的“故土”,是“精神家园”。
协和有“三宝”:图书馆、老教授和病案。沈悌教授介绍道,图书馆曾经是作为亚洲最大的医学图书馆之一,自解放前便已存在,历史悠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合。这个图书馆不但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地方,而且是协和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医院的发展,也是医学生和研究者获取知识的宝库。老教授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医院的发展和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病案则记录了丰富的临床案例,对医学研究和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协和医院不但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建筑设计和校园结构也反映了美国著名建筑师的精心设计,成为了一处旅游打卡和网红拍摄的热门地点。别的,协和医院的病人食堂和职工夜宵食堂也是其特色之一,提供的美食在本地享有盛名,反映了协和对医疗服务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协和医院教授食堂也给教授们提供一个机会,在用饭的时间很多差别科的医生相互交流,协和的学术氛围无处不在。”沈悌教授表现。
“我86年是在联合国的代表团,负责全团的医疗。88年到92年在纽约大学医院进修。后面有机会到日本学习自体干细胞输注技术,主要是细胞的冻存这一部门技术。”沈悌教授回忆道。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代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突破性方法,协和在这个领域的起步并不算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沈悌教授和武永吉教授、周道斌教授等一起经过系统学习和艰苦摸索,终于在协和乐成开展了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别的,自1999年起,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通力协作,创新性地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用于治疗严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医院医疗结果二等奖。2000-2005年期间,沈悌教授担当血液内科主任。2003年,造血干细胞移植100例总结结果荣获医院医疗结果一等奖。
2000-2010年,沈悌教授兼任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主任,这是协和内科全面大发展的十年。新建立学系亚专科包罗肿瘤内科、普通内科、老年医学科和内科ICU。重视实践和床旁学习,将最具老协和特色的内科大查房制度每周一次坚持下来,延续至今。“协和内科大查房已走过80个春秋,虽人事更替,内容更新,但宗旨未变,应将其视为名贵财产,继续发扬光大。”谈及内科大查房制度对于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的意义,他提到以下几点:
一是集思广益,解决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二是交流信息,利于医师之间相互学习;三是培养人才,使年轻医师得到锻炼;四是增加内科凝聚力。沈悌教授担当大内科主任期间,尤为重视医学教育,开办了内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及进展学习班,促成了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签署住院医师交换培养恒久协议,以及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老年医学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交流项目。
“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是协和医院文化的核心。老协和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训练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协和医生在面对医疗工作时,必须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制止盲目跟风或受团体影响,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客观和独立。在临床工作中,这种态度体现为对每个病例的认真对待,不因个人判断或情况特殊而省略须要的检查。这种严谨的态度,在医疗行业内受到了广泛尊重。沈悌教授认为,对于医学生来说,临床与科研应该是一主一辅的关系,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
在协和深耕多年的沈悌教授,不但以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学识得到了广泛的尊重,更以其人文关怀和对后辈的悉心指导,成为了无数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心目中的楷模。通过他的话语,我们能够洞察到,医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医生们用毕生的热情去探索、去实践、去传承。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协和梧桐会、大内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