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戳蓝字“卷爸书房”关注卷爸。
卷爸书房
文字 | 卷爸
图片 | 部门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 医疗器械行业 」
自下而上的投资,也需要大量自上而下的行业认知支撑,否则巴菲特就没须要一年读上千份年报了。
第一次了解普门的时候,觉得数据漂亮,后来陆续看了安杰思、南微医学以及这次的康基医疗,发现数据都漂亮,这就不是公司牛逼,而是行业的属性使然了。
从中观看,目前了解到如下一些特性:
1. 产物种类如天上繁星,巨头多是平台型公司。
器械的主要使用场景在医院的检验端(IVD、CT、彩超、内镜检查等辅助检测)和手术端(辅助手术)。人类器官不少,且差别器官疾病的种类繁多,最终造成了终端使用场景的需求各种各样,其中IVD属于比力大的市场,也造就了很多国内外大公司。
即使巨头,在如此琐碎的市场需求下,人力和物力也顾及不外来,没措施全部通吃,所以巨头扩张,通常以收购兼并的形式进行。
对巨头来讲,可以充实利用自己的品牌、渠道、医生资源替细分领域的小玩家赋能;对于小玩家来讲,绑定大树可以一次高额变现。
2. 迭代性创新为主,颠覆性创新为辅
检验端:利用一些指标提供疾病判断这种方案,我想不到颠覆的原理。
手术端:从开放式手术到介入式手术的颠覆后,我也想不到再次改变的可能。
差别的医疗器械,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不停迭代,而这,洽洽是中国工程师红利最擅长的地方。
由于教育体系和激励制度的原因,中国出个乔布斯和马斯克,搞出IPHONE、做出星链和TESLA不容易,但是,让我们的工程师们根据统一的目标,卷起来,作出自己的优化迭代,不但是我们擅长的,更因为本钱优势,可以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继而出海反卷巨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医疗器械出海如此迅猛,这就是让工程师红利重演80年代人口红利的翻版嘛,上过大学的天之骄子,最终都成了格子间的民工朋友。
3. 推进慢、粘性高、壁垒强
第一步要通过发现医疗痛点、到立项、研发、生产、临床实验、审批这层层产物关卡。第二步要通过渠道、进院、医生病人的熟悉和接受这样缓慢的过程。
对于旧产物的迭代升级,可以省却第二步的大量工作。但对于手术机器人这种新产物入院,却需要从医生、病患接受,不停实验正反馈的流程,所以机器人的放量,更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这样的流程,也代表着极高的替换本钱,一旦医生熟悉了某个公司的产物,出于习惯性和风险性考量,很难愿意为新产物背书,具备着天然的高粘性。这点从康基的吻合器始终无法放量,也可看出一二,后入者很难入局。
而巨头,在多领域结构,从医院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后,更是深深绑定了客户,具备天然的高壁垒。
「 集采和出海的风险 」
如果你是医保局的领导,你会怎么做?
集采是一定的,是毫无疑问的,未来集采就会成为这个行业商业模式的一环,所以未来再谈集采意义不大。集采的效果,除了可以降费、腾笼换鸟,还可以不停地推进产物的创新和优化。
对于今天要研究的康基,还有以前的南微,主要产物的国内公司占有率都已经高达70%,这些产物的壁垒不高,科技含量不强,国家没有可能也没有须要让这些企业躺在功劳簿上不劳而获,所以不停的迭代和创新,不但是医疗器械的商业模式,也是企业存活的唯一出路。
集采老一代,发展新一代,于公司创造更多利润,于国家倒逼财产升级。
而出海的风险,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至少中恒久中,一定存在。所以,在投资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角度来讲,这两条是一定要接受的基础,定价也要考虑进去。
「 看长做短 」
这里再讲一下,我目前研究和投资企业的一个尺度:
看长:即公司有着长线发展的空间,有良好的竞争格局。
做短:可能因为短期贵了,我就卖出,换入更有性价比的标的。
看长做短标的,短线跌了我敢加仓。如果是看短做短标的,短期跌了,我就懵了。只不外长线的尺度根据差别行业、企业、估值的差别,有长有短,动态跟踪。
这个长是多长?一定不是几十年,我可不具备一眼看到企业几十年的能力。究竟巴菲特和芒格这种神仙级别的人物,20-30才气发现一个这样洞见,何况我们凡人。
就像林奇当年的GAP、Legges已经没落,美体小铺也已经死翘翘,李录的Timberland也不复5倍的辉煌,但那又怎么样,这些公司仍然给他们创造了很多很多财产。
「 康基产物线 」
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分为内镜诊疗器械和微创外科手术及配件(MISIA)。
内镜诊疗器械是指在软镜诊疗过程中使用的手术器械,主要应用于消化内科、呼吸科。(南微医疗、安杰思)
微创外科手术及配件(MISIA)是指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及关节镜等硬镜手术中使用的诊疗器械(不包罗内窥镜设备),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骨科五个科室 。
以上数据,来源于公司2019年的IPO,站在其时的视角看:
1. 公司主要是低端产物替代:
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和高分子结扎夹是公司主力产物,而这两个产物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渗透率和国产率两个阶段,剩下的就是集采了,从后续的年份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目前23年这两种产物占比公司营收67%,所以说,公司是以低端产物切入市场的玩家,研发能力一般,管理层是夫妻店,渠道署理商起家,也符合这一情况。
2. 高端产物自研结构:
三种低渗透率,低国产化率的高端产物,超声刀近几年增速较快。
但是腹腔镜吻合器同期获批后,商业化却迟迟没有进展,不知是因为竞争过大,还是什么原因。
但总体来讲,经过4年的努力,公司的高端化并无起色,仅仅超声切割止血刀及耗材作出了4.1%的营收,不知道是否因为每种佛龛产物,都有了固有国内玩家,抢占对手市场还是非常困难的。
在MISIA市场中,2019年市场总额185亿,IPO花钱的三方咨询预计24年408亿。
三种高端产物大概占据47%的市场份额,其中吻合器28.7%,超声刀及耗材14.7%,可吸收结扎夹2.5%。公司产物能力不敷,而低端产物面临集采威胁,却占比很多,结构不容乐观。
3. 手术机器人收购结构:
近几年,公司通过收购,切入机器人结构,近几年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已经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速,预计24年底第一款产物获批上市,不外对于机器人的商业化,卷爸仍然持有怀疑,究竟这种产物涉及更多环节和宁静性,信任问题,就算是好产物,推广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于是,公司在23年报也公布,将此业务出表,也代表着这是风险投资,短期不会有太多收益。
「 增长来源 」
手术量、经销商和入院、新产物、 海外。
无论是从微创的优越性,还是银发经济的客户群体基础看,手术量的增长是稳步可期的。
经销商和入院,仍有拓展空间,22年报公司入院3500家,其中三甲1000家,由于术式较为先进, 更多集中在头部医院,对比22年末,中国共有三级医院3523家,其中三甲1716家,总体来讲,空间并不太大。
新产物中,超声止血刀在快速增长。吻合器和可吸收结扎夹看24年具体情况了,公司提到前者会有高速发展,而后者自己产品市占率就超高,渠道通畅。
出海:公司从上市至今,海外占比一直维持在10%左右,以ODM模式为主,经销模式快速增长,这点还要继续观察未来的情况,也需要继续详细查询更多资料,看是否有海外高速增长,跨越式增长的基础。是否有条件到达类似南微,安杰思,占据半壁江山的可能,这是减少单一市场风险,并快速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对公司目前集采的评估:
成熟产物公司在积极拥抱集采,根据目前年报的说法,以价换量,还在有效区间,但这个光脚不怕穿鞋游戏的规则,难免哪天杀出个程咬金。
全球哪个国家不是想尽措施在压低医保的本钱,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日本,结合以上我对集采的发展推测,这已经成了医疗行业商业模式的一部门,不可能回头,所以在估值时,公司的低端管线是立足之本,这部门可以预期中高增速,不可预期恒久高利润。
结合数据验证如下:
2019年IPO显示公司高分子结扎夹平均售价18.31元/个,毛利率87.2%估算,本钱仅为2.34元/个。
2022年11月,安徽省2年集采,代码C110108。最高有效申报价,不可吸收结扎夹为55元/枚,可吸收结扎夹为 180元/枚。本次结扎夹带量采购共有16家企业到场,其中不可吸收结扎夹9家拟中选,中选率75%;可吸收结扎夹4家拟中选,中选率100%;不可吸收结扎夹拟中选产物平均中选价格降至28.55 元,与集采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67.22%;可吸收结扎夹拟中选产物平均中选价格降至142.95元,与集采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39.75%。今年5月开始落地执行,今后广东21市全面执行安徽集采结果。
按平均中标价28.55元计算,还没有伤到公司的出厂价区间,是在杀渠道的利润和可能的灰色收入。这也是公司说,暂时宁静的底气。
2023年5月,三明采购联盟官网发布《关于公开19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报价结果的通知》,其中可吸收结扎夹到场6省 11市,拟中标强生128.5,杭州圣石131.9,四川国纳132,对比安徽平均中标价降低8.5%,算是较为温和。
「 其他 」
1. 应收周转逐步变大,库存周转天数逐步上升,前者可以一部门用集采后直接和医院结算的周期拉长来解释,后者还缺乏解释,仍需继续观察平衡点在哪里。
2. 巨额分红为哪般?公司上市融资27.9亿,2023年报现金类资产净值28亿,分红17亿,这是融资花不完,也没地方花了吗?
3. 账面4个多亿的商誉和无形资产,估值时候一并计提,给到足够宁静边际。
4. 四年时间,公司买了1326万的车,公司一共就总部加上北上广四个地脚,销售人员也就100多人,这钱干嘛去了?老板买宾利自己开了?
以初印象的深度,可以配置5%以下的仓位继续观察,但不会重仓,很多疑问还有待继续解开。
如果喜欢卷爸的文章,请关注“卷爸书房”,一起研究投资。
南微医学:没有参照物的牛逼都是耍流氓——安杰思竞对分析
安杰思:内镜卖水人
普门科技01: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康臣药业:下一个套利机会?
济川药业01:爱的初体验
九典制药: 垄断是多么的寂寞——现有计谋能否买到10倍牛股?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由于对财政管理、会计学和行业供给和需求的行为模式知识的缺失,请您务必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我所有的数据分析,如果您能指出分析中的漏洞和错误,定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