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安徽省首例直升机器官移植在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机器人
医疗科技创新“领跑”
2014年9月,当安徽首台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出现在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时,大多数患者都抱着好奇和观望的态度。 几年来,从泌尿外科到普通外科,从心脏外科到妇产科,“达芬奇”挥舞着“三头六臂”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逐渐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和市场,成为许多外科病人的病人。 第一选择。
如今,“达芬奇”已经完成了1000多例手术。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它的推广不仅带动了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全省微创手术的整体提升,也推动了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医院。
去年年初,“中国制造”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天机”在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亮相合肥好的骨科医院,就赢得了众多赞誉——它利用其“透视眼”的特长”和稳定的“手”,协助医生完成任务。 针对高难度脊柱手术,它是全球唯一能够对脊柱、骨盆和四肢各节段进行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短短一年时间,“天机”就完成了100余例手术。
创新是提高医疗水平的不竭动力。 几年来,安医大一附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转化医学平台初见成效,一批批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再上新台阶。
安徽唯一一台全球最高端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千余例手术。
医院连续八年入围全国最佳医院百强,3次荣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创新领军奖章等荣誉熠熠生辉。 在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安徽第一,21个学科位居全省第一,谱写了医院医、教、研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新校园
开辟精准医疗新领域
2017年10月,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科技院区正式启用。 这座“航母”造型的建筑不仅成为合肥的新地标,也成为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精准医疗的新战线。
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科技园区全景。
紧邻高速公路和机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对于周边地区和省内外的民众来说,高科技医院的开业确实让他们省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对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说,在高科技园区开放医疗服务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和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 高新医院开业后不久,一名严重电击伤、烧伤面积达80%的患者被紧急送往高新医院抢救。 在肝胆胰外科、麻醉科、烧伤创面修复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经过6个小时的多学科联合手术,患者挽救了生命。 “按照之前的模式,如果分别去各个科室就诊,病人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高新校区烧伤创面修复外科主任陈旭林说。
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表示,“高新院区与医院总部管理团队融合,专家资源共享,医疗技术同步,‘采取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 依托医院先进学科,高新校区设立了肿瘤治疗中心、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心脏中心、创伤中心、妇产科中心五个特色中心。 “每个患者的身体机能不同,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专业、科室的设置,串联各个科室,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个性化治疗。”
“高新校园是安徽省第一个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的现代化校园。 不仅配备了急救医疗直升机等先进设备,医疗技术也与国际国内最新技术同步,在服务和管理上也有很多创新。求医网资讯,将吸引更多的人留在省内就医。”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超超表示,“大病不出省”也是我省医改的重要目标。
高新校区启用后,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超过5000张,年门诊量约420万人次,年手术量约10万例,年住院人数约20万人次。 综合服务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方阵”,牢牢走在安徽前列。
一架直升机
试点安徽航空救援网
在第一附属医院的高科技园区内,巨大的直升机停机坪和橙色的医疗救援直升机也是一大亮点。
这是我省首个空中“120”。 2017年8月10日上午,这架橙红色的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在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手术楼楼顶停机坪首次亮相。 安徽首个医用专用停机坪迎来第一位“客人”。 这标志着安徽空军正式挂牌,也标志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国家移动应急救援基地成立安徽直升机救援中心,打造水陆空立体应急救援基地。安徽省医疗救援网络. 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超超表示,空中救援通道作为地面急救通道的重要补充,一年来极大提升了医院急救水平。 最让医护人员感动的是器官移植手术的大幅增加。
2018年,一架载有“生命种子”的直升机从上海起飞,降落在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1号楼停机坪上。 全国首例跨地区直升机转运心脏移植手术在该院完成,实现了医院心脏移植。 零的突破。 去年全年,该院共实施肾移植19例、150余例,创历史新高。 “器官移植手术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最大考验。” 在梁朝超看来,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空中救援通道的开通,为更多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机会,成为器官移植手术的重要支撑。
一年来,安徽省直升机救援任务共执行任务15次,涵盖卫生应急救援、日常急救、重症患者转运、移植器官运输等领域。
一个新的目标
吸引国内外“最强大脑”
2018年11月26日,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国际知名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跨越重洋握手,在德国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医院海外人才合作计划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安徽医疗机构的“领头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疗中心的道路上正在加速前进。 要实现这一目标,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是重要一步。
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指出,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关键是支撑新时代健康中国,服务人民健康,确保安徽群众不出省就医。 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医疗人才队伍。” 为此,医院党委制定了人才发展“一计划”、“三计划”等一揽子“人才引进工程”,重点抓好医院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引进和培养。 目前,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8人被人事部、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人荣获“国家万人计划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3人为万江学者,1人为亚洲协会主席、1人,44人荣获“江淮名人”安徽省名医”。 其人才优势位居全省医疗机构之首。
同时,医院制定出台了人才引进和管理实施办法。 五年来,医院引进长江学者2名,特聘专家、客座教授22名,招收博士200余名,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建立了灵活的引进机制。 引进专家与引进智力相结合,以“不求万有,但求用”的用人理念,引进了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数十名海外兼职教授。形成一支特色鲜明的“海外军团”。
一方面向外界“引进智能化”,另一方面带动全省其他地区医疗技术的提升。 近年来,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除牵头成立安徽省公立医院联盟外,还依托专科联盟、省质控中心、技术指导中心、示范中心等平台,接受高级培训、手术演示、远程会诊、医疗服务等。联合体建设等多渠道、多步骤措施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辐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吴鹏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湾客户端 记者 吴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