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原创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新近肿瘤学高被引文献合集(内科肿瘤学)肿瘤研究新进展,

编辑:skping      来源:skping     

2024-06-07 13:53:49 

 

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施策,科学防癌”。爱思唯尔运用Scopus引文与索引数据库,筛选出旗下刊物中5篇2024年以来肿瘤学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令医护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前沿趋势。

标题: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cancer (KEYNOTE-585): an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局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新辅助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KEYNOTE-585):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化3期研究的中期分析

来源:

The Lancet Oncology

《柳叶刀-肿瘤学》

摘要:

配景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和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益处尚不清楚。我们评估了新辅助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腺癌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KEYNOTE-585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慰藉剂对照、双盲、3期研究,在24个国家的143个医学中心进行。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为18岁或以上,患有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腺癌,且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为0~1。患者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和集成网络应答系统随机分配(1:1)接受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注射或慰藉剂(生理盐水)联合基于顺铂的双联化疗(主要队列),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3个周期,随后进行手术、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慰藉剂联合化疗3个周期,然后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慰藉剂11个周期。一个小队列也随机分配(1:1)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或慰藉剂联合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FLOT)为基础的化疗(FLOT队列),每2周为一个周期,共4个周期,随后进行手术、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慰藉剂联合FLOT化疗4个周期,然后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慰藉剂11个周期。患者按地理区域、肿瘤分期和化疗方案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中央审查)、无事件生存期(研究者审查)和意向治疗人群的总生存期,对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治疗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该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为NCT03221426,并已停止招募。

结果:在2017年10月9日至2021年1月25日期间,共有1254名患者接受了筛查,其中804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主要队列,其中402名被分配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组,402名被分配到慰藉剂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组,另有203名被分配到FLOT队列,其中100名被分配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FLOT组,103名被分配到慰藉剂联合FLOT组。在804名到场者的主要队列中,575人(72%)为男性,229人(28%)为女性。在主要队列中,经过中位随访47.7个月(IQR 38.0-54.8)后,帕博利珠单抗在病理完全反应方面优于慰藉(402名中有52名[12.9%;95% CI 9.8-16.6] vs 402名中有8名[2.0%;0.9-3.9];差别为10.9%,95% CI 7.5至14.8;p<0.00001)。帕博利珠单抗组与慰藉剂组相比,无事件生存期更长(中位数为44.4个月,95% CI 33.0至未到达 vs 25.3个月,20.6至33.9;危险比[HR] 0.81,95% CI 0.67至0.99;p=0.0198),但未到达统计学意义的阈值(p=0.0178)。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60.7个月(95% CI 51.5至未到达),而慰藉剂组为58.0个月(41.5至未到达)(HR 0.90,95% CI 0.73至1.12;p=0.174)。帕博利珠单抗组399名患者中,有312名(78%)发生了任何原因导致的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而慰藉剂组400名患者中,有297名(74%)发生了类似事件;最常见的是恶心(240名[60%] vs 247名[62%])、贫血(168名[42%] vs 158名[40%])和食欲减退(163名[41%] vs 172名[43%])。102名(26%)和97名(24%)患者陈诉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帕博利珠单抗组有4名(1%)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死亡(间质性缺血、肺炎、食欲减退和急性肾损伤各1例),而慰藉剂组有2名(<1%)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死亡(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败血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各1例)。

解释:尽管新辅助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相对于慰藉提高了病理完全反应率,但这并未转化为对未经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产生显著改善

链接: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204523005417

ClinicalKey:

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journal/1-s2.0-S1470204523005417

标题: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on-negligible vesicles in tumor progress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小胞外囊泡:肿瘤进展、诊断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囊泡

来源:

Cancer Letters

《癌症快报》

摘要:

小胞外囊泡(sEVs)如外泌体等,是纳米级的膜性颗粒(<200 nm),它们已成为液体活检的关键目标,也是具有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作为细胞间信使,它们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也可以作为癌症治疗的药物载体。

本文综述了sEVs在肿瘤学中的最新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递送载体的潜力。在肿瘤发生后,肿瘤微环境(TME)和循环系统中的sEVs会发生变革,以调节TME中的各种事件,包罗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肿瘤免疫,它们可能具有促肿瘤或抗肿瘤作用。sEVs已被研究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记物,包罗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细胞癌。通过前隔离和后隔离修饰技术,sEVs可以包装药物或卵白质用于癌症治疗。本文还总结了sEVs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药物载体的临床试验。最后,本文描述了使用sEVs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计谋

总的来说,sEVs将推动精准癌症医学的发展,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链接: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3523004329

ClinicalKey:

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journal/1-s2.0-S0304383523004329

标题: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gastroenterostomy versus uncovered duodenal metal stenting for unresectable malignant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DRA-GOO):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内镜下超声引导胃肠吻合术与无盖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胃出口梗阻(DRA-GOO):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来源: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摘要:

配景内镜超声引导下的胃肠吻合术(EUS-GE)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方法,用于缓解恶性胃出口梗阻。本研究旨在评估与通例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相比,使用带有双球囊阻塞器的EUS-GE是否能减少恶性胃出口梗阻患者在6个月内需要再次干预的需求

方法: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香港、比利时、巴西、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七个地点进行。连续入组年龄≥18岁的患者,这些患者因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恶性肿瘤而出现恶性胃出口梗阻,胃出口梗阻评分(GOOS)为0(表现无法经口摄入食物或液体),且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3。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EUS-GE或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主要结局指标是6个月再干预率,定义为在6个月内因支架功能障碍(即由于肿瘤生上进入或凌驾支架、食物残渣、支架移位或支架断裂)而需要额外内镜干预的患者比例,分析根据意向治疗原则进行。预先指定的次要结局指标包罗技术乐成乐成放置支架)、临床乐成(胃出口梗阻评分[GOOS]在3天内改善1分)、30天内不良事件、30天内死亡、支架通畅时间、1个月时的GOO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3823690),并已完成。

结果: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期间,共筛选了185名患者,并招募了97名患者(46名男性和51名女性)并随机分配(48名进入EUS-GE组,49名进入十二指肠支架组)。EUS-GE组的平均年龄为69.5岁(尺度差为12.6岁),十二指肠支架组的平均年龄为64.8岁(尺度差为13.0岁)。所有随机分配的患者均完成了随访并进行了分析。在EUS-GE组中,有2名(4%)患者需要在6个月内再次干预,而在十二指肠支架组中,有14名(29%)患者需要再次干预(p=0.0020;风险比为0.15 [95% CI 0.04-0.61])。EUS-GE组的支架通畅时间更长(两组均未到达中位数;风险比为0.13 [95% CI 0.08-0.22],对数秩p<0.0001)。EUS-GE组在1个月时的GOOS评分(平均值为2.41 [尺度差为0.7])显著优于十二指肠支架组(平均值为1.91 [尺度差为0.9],p=0.012)。EUS-GE组和十二指肠支架组在30天内死亡(分别为10名[21%]和6名[12%]患者,p=0.286)、技术乐成、临床乐成或1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别。在30天内,EUS-GE组有11名(23%)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十二指肠支架组有12名(24%)患者发生不良事件(p=1.00);其中,3例肺炎(EUS-GE组2例,十二指肠支架组1例)被认为与手术有关。

解释:对于恶性胃出口梗阻患者,与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相比,EUS-GE可以减少再次干预的频率,改善支架通畅性,并使患者陈诉的饮食习惯得到改善,因此在具备专业技术和所需设备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EUS-GE

链接: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6812532300242X

标题:

The Double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DAD) phase I trial: sacituzumab govitecan plus enfortumab vedotin f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

双抗体药物偶联物(DAD)I期试验:戈沙妥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来源:

Annals of Oncology

《肿瘤学年鉴》

摘要:

配景抗体药物偶联物戈沙妥珠单抗(SG)和维恩妥尤单抗(EV)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尺度单药疗法。鉴于两者具有差别的靶点和有效载荷,我们在一项针对mUC的I期试验(NCT04724018)中评估了SG+EV的宁静性和有效性

患者与方法:纳入的患者为mUC患者,且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1,铂类和/或免疫治疗进展。SG+EV在第1天和第8天给药,每21天为一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第1周期期间剂量限制性毒性的发生率。使用贝叶斯最优区间设计确定了在四个预先指定的剂量水平(DLs)中每个剂量水平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以及组合用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客观反应、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是次要终点。

结果: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共纳入24名患者;其中1名患者从未开始治疗,因此被排除在分析之外。患者中位年龄为70岁(范围41-88岁);11名患者接受了≥3线治疗。在任何剂量水平下,78%(18/23)的患者出现了≥3级不良事件(AE),其中1例为5级AE(可能与EV相关的肺炎)。推荐的II期剂量为SG 8 mg/kg联合EV 1.25 mg/kg,并辅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MTD为SG 10 mg/kg联合EV 1.25 mg/kg。客观缓解率为70%(16/23,95%置信区间为47%至87%),其中3例完全缓解;3名患者的最佳反应为疾病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时,23名患者中有9名患者连续缓解,包罗6名患者反应连续时间凌驾12个月。

结论:对戈沙妥珠单抗(SG)联合维恩妥尤单抗(EV)的组合在差别剂量水平(DLs)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用于II期研究的宁静剂量。该组合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中体现出鼓舞人心的疗效,包罗临床显著性的完全缓解,且缓解率较高。因此,有须要对该组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链接: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3753423040127

标题:

Autophagy-related lncRNAs in tumor progres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 double-edged sword

自噬相关lncRNA在肿瘤进展和耐药性中的作用:一把双刃剑

来源:

Genes and Diseases

《基因与疾病》

摘要:

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提升癌症的治愈率或生存率,有须要进一步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和药物抵抗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自噬已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它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药物抵抗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同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也被证实能够调控自噬,而自噬的两面性决定了与自噬相关的lncRNA(ARlncRNA)的双重调控作用。因此,ARlncRNA可以成为多种癌症的有效治疗靶点别的,ARlncRNA在肿瘤组织中的高丰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生物标记

本文综述了ARlncRNA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药物抵抗、血管生成、放射抵抗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我们还论述了这些ARlncRNA的临床意义,包罗作为生物标记物/治疗靶点以及与临床药物的关联。

链接: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3002209

关于爱思唯尔科研及医学产物

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