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行医多年,承蒙身边朋友和患者的错爱,经常戏言称呼“神医”,朋友和患者间的玩笑而已,给学员们讲授《中国医学史》,翻遍医学的历史会发现,世间何曾有神医?神医不过是民间对疾病威胁的无奈,对良医匮乏的感慨而已啊。
但人们在求医的过程中都往往渴望遇到“神医”,世界上真的有神医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只有客观谨慎,经验丰富的好大夫,根本不存在生而神灵的所谓“神医”。
“神医”之说,往往存在于文学创作中,历史中的名医名家,经过文学家的加工包装,经过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而把历史中的人物神话化,这既是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尊重褒奖,也是老百姓美好的愿望。
《史记扁鹊传》记载了神医扁鹊治疗虢太子的尸厥证,由此诞生了一个典故“起死回生”,其实扁鹊自己也心知肚明,哪有什么起死回生之术呢,于是并非谦虚且如实的说道:我哪会什么起死回生之术呢,只不过本来就不是当死的病,我让他醒过来而已。其实这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假死状态的昏迷而已,但是古人不知道,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早期的典籍《左传》中也记载了当时的良医秦医缓和给晋国国君治病的典故,两位良医对两位国君都得出同样的诊断“疾不可为也”,这个病没法治了。可见名震天下的良医,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在复杂的疾病面前,医者也不是万能的。
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神医喜来乐”等等,都是经过文学加工和美好愿景的称呼,那么现实中,真的有神医吗?
因为历史认知的局限性,老百姓在求医过程中,都偏信“神力”,就像算命一样,“哪哪哪有个大夫很神,什么都不用说,号脉就知道什么病?”“还有一个大夫更玄乎,看面相就知道我家几口人”,这哪里是看病,这分明是去算命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历代医家不断积累治病经验,才使得过去疑难杂症甚至死症慢慢都得到救治,中医和西医都是如此。时至今日,仍然要承认医学的有限性。医学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神术,人类面对疾病永远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
文学影视作品和医家求利心态,往往会着重描述特殊典型案例甚至会夸大描述疗效,这一点中医存在,西医同样存在。比如影视作品中描述古代神医水平高明往往是一粒仙丹一支银针下去,就起死回生。
现代西医的影视作品诸如《外科医生》《儿科医生》等往往也是展示手术过程的惊心动魄,而极少展示内科等大多数医师的寻常诊疗工作状态。这样影视化的语言无形中给了患者过高的心理预期。网络自媒体有些医家为了求利也会故意夸大疗效,吸引流量关注,于是患者有了这样的感受,电视上和网络上都是神医,怎么现实中遇不到几个?这就涉及一个求医心态的问题了。
患者在求医过程中也要有正确的心态,媒体的宣传为了凸显医术高超往往只会记录一付药痊愈或者一诊痊愈的案例,此类像我在公众号记录的一副中药退高热,一诊治愈十年顽固性腹泻,一诊解决十年咳嗽,三付治愈带状疱疹疼痛等等也是有的。但是大多数疑难杂症或者几十年的老病都不可能有这个覆杯而愈的疗效,患者要有良好的就医心态,也不能期望值过高。受过严格医学教育训练的医生往往说话比较谨慎,不太可能像江湖医生一样率性地给出预期答案。
建国初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先生,四川三台人,萧老治病从不吹嘘,能治者则治,不能治者绝不包揽。旁人问及效果,经常说:试试看吧。这句话放在现在可能是行医大忌,容易使患者狐疑不信任大夫,但医患双方本就是缘分,姑且随缘行医吧,何必大包大揽沾染一身江湖气呢?
医学是严谨、科学、客观的学科,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分别是获取病理资料的手段,互为补充,全面系统的四诊才能获取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才能更有利于指导辨证施治的过程,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疾病更是如此,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表现,望闻问切也能获取不同的信息,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对内在的规律掌握得更丰富些,就像“庖丁解牛”,无他唯熟尔,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大夫有什么“特异功能”,可以洞察五脏,可以交通神灵。
我在中医学院里算是系统学过,毕业了当时很自满的,实习时是用了心和教授们学习的,自认为离成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民间的一个老太太都很赚钱,她就是会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加上整复简单的脱位和骨折,她会的我都会了,她成功了,我自然马上也应该成功。
哪知现实是无论我怎样,大家还是只认可她,老太太的威望我望尘莫及。
为什么这样?我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人家用了几十年树立威望,不是一两年。
二老太太经历过生产队那种缺医少药的年代,那是没有系统学习,只培训两个月就上岗的赤脚医生都能成为名医的年代,以她的技术在当时已经在当地农村成为了名医。
老太太成名后,就像同仁堂老字号一样,威望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撼动,想要超越,只有在技术上远远地把她甩在后面,然后还需要时间一点点积累,为自己赢得威望。
然后2001又接触学习小针刀,当时听了省内针刀名医的讲座,然后用了还是不理想,老师们讲的都是无所不能,学员都会首先想着是自己没学好,呵呵,慢慢悟吧。然后想着,以后找机会去和国内针刀名家再学习。后来迷上了银质针和整脊,直到2010年去了江苏古溪镇,和陈贵斌老师学习了古溪针刀,又去了江阴学习了超然拨针;其他的针刀名家那里没有亲自去学,但还是交了很多别的针刀大家的弟子,特别是胡超伟的弟子,我们在沈阳和黄强民学习肌筋膜触发点的学习班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学过超微针刀。
一个意见;就是几乎所有的老师讲课都会讲的无所不能,让学生听了以为自己学的差不多了,颈肩腰腿痛全部攻克了,陈贵斌老师除外,他告诉学生,没有叩击痛无效。
其实,很多老师的书误人子弟,针刀治疗类风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且创造了很多病名,其实有很多疼痛我们现在还没有特效办法,真的希望那些老师能够实事求是地教学生,什么样的立竿见影,什么样的疼痛只有三分或五分疗效,什么情况的无效,学生往往参加了学习班后还要几十年的摸索,或者有些老师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但谁会明说呢?
当时已经行医了几年,那时的认识,疗效上立竿见影,又能让老百姓觉得神秘莫测,很神奇的肯定会大火。所以,好不容易在《中医正骨》杂志上看到北京光明骨伤医院举办整脊学习班,欣喜若狂,真的当时的感觉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立马去学习,学完后当时信心满满,回家后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当时应该一年赚二十万的,呵呵,多么的幼稚可笑。同学们,你们今天可能还会有很多人认为参加一两个学习班就能成功的。
现在的培训班招生也是抓住你们急功近利的想法,抛出几天就可以学会,就能成功的假象。比如三天学会超微针刀,三天一万块学费,老师每天一百多患者,给学生造成的错觉是自己学完一天十个患者总会有吧。
告诉你们,白扯,回去可能都不会增加一两个患者;因为抛弃了以前的成熟的疗法,使用新疗法反而疗效不好,反而减少了病人量。很多人反复回去实习,仍然徒劳无功。
我的朋友跟我交流,问我为什么?
我说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讲实话,明明他的疗法就适合几种疼痛,他就告诉你无所不能;明明他的疗法很简单,他一定要创造出四大理论。链条理论,拉杆理论,杠杆理论等。
在这些莫须有的理论下,你越发感觉高深莫测,就是学不会啊,很多同学属于皇帝的新装思维,说自己用的都很有效,这更让你觉得是自己悟性不够所致。
我们看看前两年的阴阳九针,那群里大家发的病历,无所不能,什么病都能治,现在怎么销声匿迹了,以当时的红火,全国各省都有分舵,那给出的病历疗效,是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的。
整脊的招生大师们,今天仍然是这个套路,给学生造成无所不能的错觉,其实他们有几个真正弄明白了。
就会咔咔掰响几个骨头就敢招生?
在光明骨伤医院学完一年后,感觉手法不到位,又去了北京空军总医院学习新医正骨,又过了一年感觉还是太多疼痛疗效不好,又去了天津北门医院,学习王氏三小手法。
空军总医院冯天有给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天津北门王遵来王雷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当时任天津市长戴相龙治好的腰椎间盘突出,北门医院一天一千的门诊量,是不是很诱人?
告诉你们,三十多个科室全部是推拿针灸理疗拔罐为主,整脊最后收尾,谁能确定整脊真正起到了多大作用?
广东龙层花教授和他的弟子们都是牵引,易罐,浮针,水针也叫封闭,正骨全都用上。
空军总医院是就靠正骨,确实有很多患者好了,可是我们一起去学习的哥们亲自挂号让冯天有的儿子做了治疗,无效。又怎么解释?
那就是整脊是有适应症的,立竿见影的不会超过50%,空军总医院后来我又去参加了高级班学习;董安立一般是十五次治疗,三天一次,我们知道,躺在床上一个月,很多疼痛会好的差不多了。
对于那些真正的严重疼痛比如颈椎真正根性剧烈疼痛,都没啥好办法,王雷居然还问我们有没有好办法,那可是刚治好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啊。
龙层花教授也经常遇到需要水针治疗的,她人还是比较实在的,不会掩饰自己,讲课中说出来。
我在空军总医院问护士长,对于腰椎间盘突的住院患者,你们治疗多长时间能好,她回答;25天左右,我当时特别失望,我原以为两三次正骨解决的,我现在经历多了,倒是觉得正常,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
所以,不论是谁,想要举办学习班,无可厚非;你自己得弄明白吧;你不会比上面的几位更厉害吧,你无所不能吗?糊弄学生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了。
在学员群里谈论,我也没客气,也指出来美式脊椎矫正学里也没讲出来什么样的疼痛立竿见影,什么样的无效。只是现在我看多了,性格改不了,就是想实事求是,较真,得整明白。美式整脊里就是划线,在影像里找到问题椎,结合触诊,然后咔吧矫正,疗效、预后判断都没有。
说到这儿了,同学们明白没有,归纳就是颈肩腰腿疼痛很复杂,不论整脊和针灸、针刀、银质针,各种疗法都用各自的适应症和缺陷,全学精通了仍然一些疼痛拿不下,现在医学就发展到这个阶段,所以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嘛。
空军总医院主任赵平当年跟我们说,学习正骨十年刚刚入门,十五年坚持下来的才算合格,从69年冯天有办班,90%的学习者都放弃了,最后坚持下来的都成了名医。
我当时没放在心上,颈椎,胸椎腰椎,脊柱定点旋转扳法一周怎么还学不会?十五年才成功打死我都不信,绝对是危言耸听。
到今天,我学习手法十四年,才发现,这话所言不虚。
今天信息化网络高度发达,随着中国强大,世界各地的技术手法学派都来中国讲学,我们不用出国就能学到世界各地最先进的技术,融会贯通后进步要快一些。
又要想到前年成都的某个健身房小哥上了一个正骨培训班以后改行当正骨医生,通过饱和营销和障眼法,已经是成都很有名的正骨医生了,最近改走宗教路线画符圈人,又骗掉一大堆的人甚至于某些主任医师。正骨圈乱到无法想象。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曾提到“观今之医.....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医圣张仲景在对待病人时,也是仔细认真,望闻问切谨慎对待,而现在的所谓“神医”单纯通过号脉就可以辨别死生,这不是可笑之事吗?
记得2003年跟随毛德西老师学习时,我们曾经问过毛老师关于脉诊的问题,老师说的很客观,脉诊作为四诊之末,在我们诊治疾病中所能给我们提供的辨证信息是有限的,社会上通过号脉就可以辨病开药,是不严谨不科学的,他还专门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他说我有一个学生比我厉害,在老家给人看病不让病人说话,只号脉,病人传的跟神似的,这一点我不会,我也没这样教过。
记得2006年亲戚有病,听说有个“范神医”,非让我跟着一起去看看,套路一样,不让病人开口,号脉诊病,跟算命一样一样的,开的方子都是健脾消食之类的药物,没有神奇之处,然而老百姓就吃这一套。
以前曾经跟过一个老专家抄方,刚开始一直是我提前记录病历,采集病史,然后让老师诊脉看病,我想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后来老师训我说,早就想说你,你不要问病人病情,你都问清楚了,病人找中医看病干嘛?病人找中医就是想通过号脉诊病,你啥都问清楚了,病人该不信任了,我说那万一有遗漏咋办,他说你放心,你只要给他说出一两个症状,病人信任你了,你不让他说,他反而害怕没给你说清楚,这就是套路!
中医一直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对待中医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医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神医”,而作为老百姓,在求医过程中,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神医”的光环蒙蔽,客观谨慎,实事求是才是一个医生应该具有的态度。
中医学习之路漫漫,有同行者能走更远。
防失联,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一起学习交流。在星球里,全部的知识和学习资料都可以分享给大家。
如果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加入,里面有专业老师指导,还可以进行咨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