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18年5月22日,我院肝胆外科首次肝胆胰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MDT)讨论会在肝胆外科医生办公室成功召开。此次MDT会议由医务科牵头,肝胆外科组织,邀请了肿瘤内科林大任主任,肿瘤放疗肖林主任、饶建主任,消化内科尹合坤主任、区卫林主任,放射科李卓永主任、兰勇主任,介入科梁宇闯主任、杨锦钊主任,病理科李荣岗主任,胃肠外科李超主任、孔刚主任,内窥镜中心邹文书主任,超声科阮健秋主任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会议由肝胆外科余杰雄主任医师主持,首先由肝胆外科陈浚江医生就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66岁的患者谭女士因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到我院肝胆外科门诊就诊,增强CT:
1、肝右叶占位,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请结合AFP,建议MRI增强扫描;
2、胰头部囊性为主低密度影,建议复查对比;
3、左肾小结石;
4、左侧胸膜增厚、钙化。心脏彩超示64%。AFP(甲胎蛋白)>1210ug/L。
目前诊断:1.原发性肝癌;2.胰头病变;3.左肾小囊肿。由于谭女士肝脏和胰腺均有肿瘤,且均有手术指证,若同时进行一期手术处理,创伤较大,风险高,考虑单一学科治疗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该患者的情况进行了MDT讨论。
肝胆外科余杰雄主任医师就该患者肝细胞肝癌和胰腺囊性占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了相关指南解读。
放射科李卓永主任医师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进行了影像学评估。
介入科梁宇闯主任医师结合我院的诊治经验提出介入治疗的相关见解。
消化内科尹合坤主任医师就患者胰腺囊性占位的诊断提出方案。
病理科李荣岗主任针对肝癌的病理取材、胰腺囊性占位的病理诊断作出详细的分析。
肿瘤内科林大任主任、肿瘤放疗科肖林主任分别对肝癌的全身性靶向药物治疗、局部三维适型放疗作出详细的介绍。
其他相关专科的主任也分别对该患者的下一步治疗纷纷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经多科室商讨后,MDT小组对患者的治疗达成了共识,建议患者进行先行介入(TACE)治疗后,并进行跟踪评估,根据治疗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第二个讨论病例是71岁患者李女士,因“右上腹痛伴身目黄染6天”入院。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余无特殊。入院后查CA_19-9 165.3U/ml,T.BIL 97.8Umol/L,D.BIL 82.2umol/L。
CT提示:1、胆总管中下段囊肿,囊肿壁见强化软组织结节,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
2、胆囊增大,胆囊炎。胰腺萎缩。
放射科兰勇主任医师指导阅片并提出患者胰腺萎缩,胆总管中下段扩张成囊状,内壁不规则,见软组织密度结节,明显强化,未见明显浸润性生长等恶性特征,考虑囊腺瘤等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可待术中冰冻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理科李荣岗主任根据结合我院病理科经验,本例未见浸润性生长,软组织局限,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不排除局部恶变可能,可待术中冰冻取材证实。
消化内科尹合坤主任医师指出患者胆总管中下段囊肿诊断明确,囊内软组织密度影,有行超声内镜或胆道子母镜取材活检的指征。
胃肠外科李超主任医师认为胆总管囊肿诊断明确,囊内软组织影不排除恶变可能,手术指征明确,建议手术探查,必要时术中冰冻辅助诊断。
肝胆外科余杰雄主任医师总结上述专家讨论意见,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本次MDT会议讨论热烈,还确立了另外6位患者的治疗方案。
最后,医务科余新立主任医师提出: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可以为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带来获益,实现患者、医院、医生三方共赢,并且有助于提高年轻医师的诊治水平。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互动,共通有无,旨在推动相关科室的诊疗水平提高。与会医生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希望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能够常态化开展,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
就诊科室,请到肝胆外科
(文章由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伍隽华整理,黄皓川摄影,李晓敏编辑,欢迎分享或转载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