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我的恩师黄志强院士曾说:“敢开别人不能开的刀,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

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23-08-16 00:49:27 

 

整理: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王建生

黄志强(1922年1月1日-2015年4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胆道外科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胆道外科之父”,肝胆病学一代宗师。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肝胆外科和肝胆外科实验室,首次全面系统论述肝胆管结石病,改变了胆道外科学概念。他开创了包括胆道手术在内的一系列独特的手术方法,被国内外同道称为“经典术式”。他的研究成果还涉及颅脑、心胸、泌尿外科等多个专科,在世界外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同仁称为“医学全才”。

3月18日,在第七届医学家年会“致敬医界丰碑·医学大家故事”环节,他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深情分享了恩师的故事,特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能够成为黄老的学生,我是非常幸运的。考研时我本来报考的是第三军医大学的心血管病理生理专业,后来调配到黄老的肝胆外科专业。拿到复试通知的时候,实习老师告诉我:你这个导师太有名了,肝胆科的泰斗,我们国家第一本《肝脏外科学》是他主编的,第一本《胆道外科学》是他主编的。我庆幸能拜入黄志强教授门下,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黄志强式的外科医生。

“两段式”培养模式,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老根据他个人的发展经历和职业生涯的成功经验,为我们量身定做了一个“两段式”的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的培训相结合,为我们的外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博士研究生期间完成肝胆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使我们完成学位培养的同时成为一名成熟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要求我们既要有临床的实践胜任能力,又要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做两条腿走路的学术型医生,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老除了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还十分注重进修生的培养。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经举办过两届全军干训班,请全军各大医院的普通外科骨干或者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到西南医院做一年时间的培训,既重理论授课,更重手术的训练。这批人后来都成了全国各地肝胆外科的学科带头人。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医生来进修,黄老都悉心指导,这些人也都成为了全国各地的学科带头人。

北上建立北方地区最大肝胆外科,仍然心系西南医院发展

1985年,黄老北上来到“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建立了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肝胆疾病治疗中心。那时候号称“南吴北黄”。“南吴”是上海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他的专长是在肝脏外科;“北黄”就是黄志强院士,他是胆道方面的“泰斗”,同时在肝脏外科领域、胰腺外科领域、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领域都卓有建树。在外科基本问题上,包括休克感染、多器官衰竭、微创外科等,也有很多学术建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2003年,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成立,黄老出任研究所所长。

黄老尽管到了301,但他一直都在关注和帮助西南医院的肝胆外科。1998年,在黄老的力荐下,第三军医大学做出决定,让我——一个只有38岁的年轻医生担任肝胆外科中心主任。

在黄老的细心指导和支持之下,大家团结一致,拼搏攻关,在临床上面以肝脏移植为突破点,带动了整个肝胆外科的发展,也迎来了学科发展的再一次辉煌。

黄老说,做外科医生,首先外科技能要行,技术要很有造诣你才能有权威性;同时你还要会做研究,从临床上发现问题,通过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黄老强调,问题是临床研究的出发点,这对我们后来提出临床驱动的医学研究范式是最早的启迪。

黄老在肝胆管结石方面的研究,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当时虽然人已经在301,但是他把这个奖留在了三军大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给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国家外科学重点学科,成为全军重中之重的学科,整个学科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后来我们又以此为基础,在肝移植方面取得突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黄老的支持下,我们还建立了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全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和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创办了《消化外科》杂志,后来又升格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成为我国外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在中国核心期刊排名榜里,名列外科领域第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破解肝胆外科难题

2006年,因工作需要,经黄老引荐,我从西南医院奉命调到解放军总医院。在黄老带领下,解放军总医院和西南医院两院的肝胆外科同步前进,相继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全国肝胆外科行业的龙头。

黄老一直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的主任、组长和领袖。2007年黄老又把重任交给我,在他的指导下和全国外科同道一起来发展我国的胆道外科事业。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去破解肝胆外科的难题。

黄老曾经说的一句话,就是“敢开别人不能开的刀,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这句话一直是我们团队的座右铭,勉励我们去攻克一切肝胆外科技术难题。在黄老指导下,我们开展了高难度的肝脏移植,如活体肝脏移植,还有双供肝活体移植,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推动了我们国家整个肝胆外科和移植事业的发展。

2006年,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用于指导医学的临床实践。后来在国家重点课题和重大课题的支持下,在黄老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精准理念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肝胆外科的创新理论和技术体系,后来我们把它叫做“精准肝胆外科范式”,得到了全国乃至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广泛的推广应用。

牢记黄老教诲,打造更卓越的肝胆

2014年,带着恩师的殷殷嘱托,我转业来到清华大学,担任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院院长。在军队医院积累的学科建设经验也用在了医院运营管理和专科建设上。开业不久成立的肝胆胰中心,汇聚了一支由肝胆外科、肝脏移植、肝胆内科、肝胆肿瘤、肝胆介入、儿童肝病、肝胆重症监护等多学科专家的精英医学团队,这是亚洲首个实体化整合式肝胆医学中心,也是国家“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和中国北方肝癌联盟主席单位,成为肝胆疾病终点站式医疗中心。

2015年春天,黄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正在美国参加外科学会授予我外籍荣誉fellow的会议,当天上午受聘仪式结束后,我接到解放军总医院的来电,就连夜搭乘飞机紧急赶回了北京。

生前,黄志强院士为祖国的医疗事业披肝沥胆,奉献终生;逝后,他的满腔赤诚将流芳百世。我们将继续探索复杂疑难病例,继续研究精准肝胆外科的范式和技术体系,传承黄老的学术思想和他的科学精神,打造一个卓越的肝胆外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