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原标题:全科诊所发展慢,原因究竟是什么?
个体诊所是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补充。在基层医疗中,除了公立的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民营的医院,个体诊所是百姓看病的一个主要选择,为群众解决日常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了不少便利。个体诊所中,有很多类型,比如说中医诊所、儿科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外科诊所、皮肤科诊所,等等,有专科性质的,也有全科性质的。有一些中西医结合诊所,或者是西医诊所,或是内科诊所,看的病偏向于全科,但严格来说却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科诊所,而高水平的全科诊所,实际上在我国是非常缺乏的。
全科诊所承担居民首诊的重要任务,给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其实也相当于承担了分级诊疗的任务。为了促进全科诊所发展,国家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早在2017年5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社会办医方面,会议提出三大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
2017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发展社会力量举办、运营的高水平全科诊所。
2018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制定了有关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教育规划、职位晋升等相关机制,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
在这份国家性的全科医生政策文件发布之后,全国各地不少省份纷纷转发或发布本省全科医生建设文件,但均还是指导性文件,具体的地方性且具备明确实操性的政策是来自上海的。
2018年12月26日,上海市卫健委发布《关于本市全科诊所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科诊所发展,自2019年2月1日起,全市实施全科诊所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有效期至2024年1月31日。《通知》中明确,上海市支持注册全科医生自主执业开办全科医生诊所,并实行备案制,实施护士执业区域注册等。这是全国首例实施全科诊所备案制的城市。
全科诊所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国家之所以在政策上支持全科诊所的发展,也是因为这一点。现在几年过去了,尽管在政策、财政上有一些利好扶持,全科诊所设置有一些松绑,但全科诊所的发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全科医生不足
要开全科诊所,就需要全科医生,医生从哪里来呢?于莺曾坦言,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合格的全科医生。虽然现在大部分基层医生干的就是全科医生的活,但实际并不能算真正的全科医生。拿上海市的《关于本市全科诊所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来看:经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或其他医师经转岗培训后获得全科医师注册资格者可申请举办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上海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诊所基本标准》等相关规定。从这一条可看出,要开全科诊所,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全科医师。而实际上,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少之又少。
目前我国培养出来的合格全科医生数量,远远还达不到缺口数。这两年国家也有通过各种措施培养全科医生,比如说特岗计划、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等。那么说到全科医生培训,同样有两个困难:
这就导致原有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基层合格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着全科诊所的发展。
二、实操性政策不统一
放开全科诊所设置,上海市实行的是备案制,其他各省市地区实行备案制还是审批制,目前没有发布明确政策。没有明确的实操政策,就会导致很多想开并且可以开全科诊所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于到卫健部门咨询得到的也是一堆无从下手的“条件要求”,或者是被告知“不知道”“要等政策”。这样无疑是会打击想开全科诊所的人的积极性。中央指导文件有鼓励作用,但真正要落实靠的还是具体的可实操性的政策办法。
三、和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
如果是看普通的感冒、咳嗽、发烧、腹泻等疾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普通的西医内科诊所、中医诊所都可以是百姓的选择,如果是看牙科、皮肤科、疼痛科这些疾病,也会有一些专科诊所可供选择,更何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这些医疗机构有些还可以刷医保,那么既然如此,全科诊所的优势在哪里?没有优势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难以存活。全科,要在干“全科病”之外,从服务、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创造优势,形成差异化,做不一样的“全科”才能立足。
四、开全科诊所,综合素质要求高
不像专科诊所,某一科疾病治疗的好,就容易吸引到客流,全科诊所,要吸引人来,就要每一科都能看,防得了疾病,看得了轻症,辨得了重症,转得了危急重,还要会全方位的诊所管理。对于医生而言,有医术,但不一定有系统的诊所经营能力、商业资本运作能力,想以个人开办全科诊所,个人综合素质要求会很高,开办过程中资金、客源、运营都会面临考验,这需要能力与胆识。有的人会说,那要是加入一些现有的类似邻家好医、企鹅医生这样的全科诊所品牌呢?人力、物力、资本同样是缺一不可。现实的难度不小。
而这样的高要求,也会阻挡一部分想开设全科诊所但力量不足的人。
全科诊所的设想和未来发展趋势,笔者是认可的,“让小病在家门口解决,让重病、大病的患者寻医看病过程不再艰难”,这样的医疗愿景也是笔者期盼实现的。所以就算过程中是伴随痛苦的,但也应该踩着痛去尝试,去往前走,就像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虽迟但总会到。
来源:红杏e生
作者:刘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