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胸闷胸痛
胸闷胸痛是心内科值班最常处理的情况。
「拉图、抽酶、含硝甘」是胸闷胸痛的「三步曲」,就是指碰到这类患者,做三件事情(1)拉心电图(2)抽心肌酶(CK-MB)及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 I 或者 T)(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三步曲虽简单粗暴,但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还要注意三点:
(1)如为心梗,肌钙蛋白于胸痛 2~4 h 后才开始升高。因此,怀疑心梗的患者除了胸痛当时抽血,更重要的是 2~4 h 后查心肌酶及心肌标记物。
(2)急性心肌梗死中约 7.86% 患者的心电图完全正常,35.16% 的患者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仅 56.97% 为典型心电图改变。因此,心电图正常并胸痛症状典型者(持续不缓解并伴出汗),要注意复查心电图及追踪心肌标记物结果。
(3)症状不典型,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要注意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胆绞痛等
b. 胸壁疾病: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
c. 其他心血管疾病:心包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d. 呼吸系统疾病:COPD、肺梗塞、胸膜炎
e. 精神因素:心脏神经症、焦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如鉴别困难,可尝试给予 PPI。
心衰
心脏君疲于奔命,气喘吁吁,预示着心衰,是杀招,需要高度重视,马上处理。
心衰抢救也有新手都知道的三步曲,「强心、利尿、扩血管」。
(1)强心:常用 GS 20 mL+毛花苷丙注射液 0.2 ~ 0.4 mg iv(缓慢推注 10 min 以上)。使用之前注意血钾水平。
(2)利尿:常用 NS 10 mL+呋塞米注射液 20 ~ 40 mg iv。如血压不低,建议呋塞米使用较高剂量,如 40 mg,除利尿外还发挥扩血管作用(15 min 内起效)。查看患者肌酐水平评估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尿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可于使用利尿剂后 30~60 min 观察尿量,如尿量没有明显增加,可再追加速尿,或者改用托拉塞米 20~40 mg iv。
(3)扩血管:GS 50 mL+硝普钠 50 mg 或 NS 40 mL+硝酸甘油 50 mg 静脉泵入。一般硝普钠降压效果会更强。目标为血压下降 30%,或者 SBP 控制于 100~110 mmHg。
(4)其他:如烦躁明显,可给予吗啡 3~5 mg。注意高龄或 COPD 的患者减量,避免呼吸抑制。必要时插尿管,监测尿量。
首先,护士上监护,给予吸氧。值班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并快速翻查患者的三个数据,心脏射血分数(EF 值)、血钾、血肌酐。通知家属到场,简单告病重。
第二,「强心、利尿、扩血管」的顺序应该是「利尿、扩血管、强心」。因为,呋塞米注射液可以快速推注,起效最快。降压对心衰控制常起关键作用,尤其是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而毛花苷丙注射液必须缓慢推注,则放到最后一步。
第三,必要时予吗啡,插尿管。
第四,电解质、肌酐、心肌标记物、NT-proBNP、血常规等。医生完善心电图,并必要时联系床边胸片,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室上性心动过速
狭义的室上速,粗略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广义的室上速,还包括房速、房扑、房颤等。室上速较少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但如果有,应该考虑电复律。无论哪种室上性心律失常,注意排查诱因,包括: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衰等。
AVNRT 及 AVRT 处理
(1)刺激迷走神经:Valsalva 动作、催吐、按摩颈动脉窦等,有 20%~40% 的患者可复律。按摩颈动脉窦慎用于怀疑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人,可能诱发脑卒中,笔者也很少做。如刺激无效,考虑药物复律。
(2)无器质性心脏病,可给予维拉帕米(5 mg iv),腺苷(6~12 mg iv)或盐酸普罗帕酮(70 mg iv)等,如一次推注未复律,可重复使用。
(3)有器质性心脏病,予胺碘酮 150 mg iv,如未复律,予静脉泵入维持,1 mg/min 维持 6 h,随后减量至 0.5 mg/min。复律即可停药。
房速、房扑、房颤处理
(1)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苷丙、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
(2)复律:房速、房扑、房颤器质性心脏病多见,复律常用胺碘酮。房扑、房颤复律时注意抗凝,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栓风险。
并旁道前传是室上速的特殊类型,处理上有所区别。
(1)旁道前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类似室速,可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这时应积极电复律。
(2)常用药物如地高辛、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等的应用需格外谨慎,均可能加速旁道传导。建议选用普罗帕酮。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风险较高的心律失常,可与室颤及猝死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室速均需高度紧张。要做到缓急有别,妥善处理。
(1)血流动力学不稳、多形的、极快(230 bpm)或持续增快的室速,不需多想,马上予电复律。室速伴随意识障碍、气促(讲话不连贯)、胸闷胸痛等症状,也可考虑电复律。
(2)血流动力学稳定、单形的持续性室速(大于 30 s),无明显心悸外的伴随症状(意识障碍、气促、胸闷胸痛),应该初辨原因,尽快干预。处理措施包括:
a. 床边备用除颤仪。
b. 鉴别是否室上速并差传、束支传导阻滞或者旁路前传。
c. 处理:如无 QT 延长,则使用胺碘酮,一般先予 150 mg 负荷,10~15 min 后可再给 150 mg,1 mg/min,维持 6 h,随后以 0.5 mg/min 维持,同时加上口服 200 mg tid,以快速达到有效的累积量。QT 延长者禁用胺碘酮,选用利多卡因。一般先予 100 mg,然后以 1~4 mg/min 维持,注意谵妄等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如血压可,心衰稳定,应该加用β受体阻滞剂。
(3)非持续性室速(持续小于 30 s;NSVT):
有症状的或影响血流动力学的 NSVT 可用胺碘酮治疗,可减少心律失常发作,但既不减少猝死,也不恶化预后。
最后,无论哪种情况,都应该排查纠正诱因,包括电解质、用药、心衰及心肌缺血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君,从极快到极慢,都令人不安。处理好心动过缓,先要逐步搞清楚 4 个问题:(1)是否有猝死风险(2)是否可逆(3)是否有症状(4)是否生理性。
(1)是否有猝死风险
III 度或 II 度 II 型 AVB、交替束支传导阻滞或窦停超过 6 s 的患者,有猝死风险,应马上行起搏治疗。
(2)是否可逆、是否有症状
排查有无减慢心率药物、严重心肌缺血、电解质异常等情况,纠正可逆因素。
没有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但有心动过缓的症状,或者平均心率小于 40 bpm,应给予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窦缓可使用阿托品,每次静注 0.5~1 mg,可重复使用;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应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因房室结及以下部位迷走神经分布较少,交感神经分布增多。用法为异丙肾上腺素 1 mg+NS 250 mL,10 mL/h 起静滴,根据心率调整滴速。一般使心率维持于 40~60bpm。
如果没有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无症状,心率大于 40 bpm,可以暂时观察。
(3)是否生理性
恰恰生理性的心动过缓,夜间值班的时候多见,生理性的显然不需要处理。
运动爱好者、体力劳动者静息心率可为 40~50 bpm,睡眠时心率可慢至 30 bpm。正常人睡眠时心率可慢至 40 bpm。
房颤出现长 RR 小于 1.5 s,尤其在夜间,是正常现象,并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房颤 RR 大于 5 s 才有起搏器适应症。心率 130 bpm 以上出现文氏现象,则很可能是生理性,并不是房室结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