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心力衰竭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目前我国的心力衰竭发病率尚无明确的统计,但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力衰竭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心力衰竭的救治策略尤为重要。《危重症急救护理程序(第3版)》对心力衰竭的病情判断、急诊救治和监护进行了介绍。
病情判断
1.左侧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
由肺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奔马律及肺内湿啰音等体征。
开始时患者在重体力活动后感到心悸、气促,休息后好转。随着肺淤血的加重,运动耐量越来越低,呼吸困难愈发严重,甚至卧床休息仍感到呼吸困难,被迫端坐呼吸,严重时发生肺水肿。有时呼吸困难并不明显,但在某些心力衰竭诱因作用下,患者可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如血压突然升高、输液过多过快等。有些左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往往夜间发作,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坐起或起床站立一会儿症状可减轻,但严重时则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左侧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呼吸窘迫状态。患者呈强迫端坐位,呼吸极度困难,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30~40次,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可伴有咳嗽,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四肢厥冷,神志恍惚甚至休克。查体可见心率明显加快,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开始血压可增高,但发作时间较长则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2.右侧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
主要由体循环回流障碍,导致器官淤血,引起功能障碍。患者常主诉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尿少及下肢水肿。查体可见颈静脉、舌下静脉等表浅静脉膨胀;右心增大或全心增大,可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收缩期颈静脉搏动;可出现胸腔积液,以右侧多见;有时可出现心包积液;肝大伴触痛,偶有脾大,可出现腹水、黄疸;大多数右侧心力衰竭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尤其在肺源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较明显;下肢水肿常见,为凹陷性水肿,晨轻晚重,严重时皮下水肿可延及胸腹部。严重水肿除了心力衰竭因素外,往往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有关。
3.全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
左侧心力衰竭与右侧心力衰竭同时存在称为全心衰竭,因此,患者兼有左侧心力衰竭与右侧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急诊救治
急性肺水肿是左侧心力衰竭的重症表现,又称心源性哮喘,是内科急症,必须及时诊断、迅速抢救。
1.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
2.吸氧
可给予高浓度吸氧(6~8L/ml),湿化瓶内可放30%~50%乙醇或其他去泡沫剂,以降低肺泡内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液化,易于咳出,以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乙醇湿化时要注意患者有无呛咳,必要时可使用面罩给氧或做气管插管加压辅助呼吸。
3.强心
未用洋地黄者,毛花苷C 0.4mg+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宜使用洋地黄制剂。
4.利尿
呋塞米40~80mg静脉注射,长期使用呋塞米者可大剂量(80~160mg)静脉注射。
5.扩血管
给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1)硝普钠:扩张动脉作用强,易引起低血压,剂量应从小到大,在血压监测下逐步加量。易产生氰化物中毒,故应现配现用,24h未用完者必须更换药液,在保存和使用中,必须避光,易发生反跳现象,故撤药宜缓慢。
(2)硝酸甘油:长期(>48h)静脉滴注可产生药物耐受性。
6.镇静
吗啡2~4mg静脉注射或10mg皮下注射,也有扩血管作用,应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呼吸,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呼吸衰竭的患者不宜使用,可改用哌替啶(杜冷丁)。
7.减痉平喘
氨茶碱0.25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可减轻支气管痉挛,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尿量,并有扩血管作用。
心力衰竭的监护
1.心电监测
通过心电示波监护、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常规心电图记录等,实时判断心电活动状态,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其先兆,指导用药;评价药物疗效,防范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
2.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临床意义是早期评价心泵功能状况,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3.生化指标及血药浓度监测
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心肌酶学指标和应用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等(图2-1)。
本文内容节选自《危重症急救护理程序(第3版)》(科学出版社)。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