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原创 肾内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处
此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一度冲上热搜
她在社交平台讲述了
自己第一次签病危通知书的经历......
原因是她的老公张效诚吃了3斤小龙虾后,
住了一周ICU。
张效诚在视频中谈到:
自己独自吃了3斤小龙虾,
第二天身体出现乏力和发烧症状,
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
也是没有太在意。
后来还曾经去健身房健身,
结果病情加重,
尿液也变成了酱油色。
医院检查发现肌酸激酶飙升,
达到了5613,
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
得知是得了一种叫“横纹肌溶解症”的疾病,
结果直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
无独有偶,打工人小张最近担心“贴秋瞟”长胖
在同事的怂恿下报了健身俱乐部
并加大运动强度,想靠大力出奇迹。
运动第二天,便感到大腿内侧肌肉酸痛,
下蹲费力,上厕所困难。
第三天,发现尿色呈“酱油色”,
自觉不对劲,赶忙前往医院就诊。
结果经过抽血化验,
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远超正常参考值,
小张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虽说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
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但是,过度运动的确已成为罪魁祸首之一。
那么关于横纹肌溶解症,你了解多少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医生“敲黑板”:
横纹肌溶解症
和酱油尿了解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人体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
横纹肌包括心肌和骨骼肌,分布在全身各个地方。
其中,横纹肌是构成每块骨骼肌的主要成份,所以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
横纹肌溶解症并不是肌肉真的溶解,作为一种内科急症,是指肌纤维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破裂,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这一过程就叫做横纹肌溶解。释放出来的物质溶解在血液里,经过血液循环,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的可继发急性肾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慌慌张张来医院就诊,原因就是发现尿色加深,甚至跟酱油一样,或者说跟可乐一样。追问病史,往往都有近期剧烈运动的情况,经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酱油尿”是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也是促使大多数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因素。但是有些仅仅是肌肉酸痛,还有一些仅仅是乏力,没有明显症状。运动后出现这些异常,建议大家还是要前往医院检查一下。
横纹肌溶解症的潜在病因有多种,包括创伤性或肌肉挤压(例如,挤压综合征或长期制动),或者是未经训练的个体过度劳累、过热或代谢性肌病等,此外,还有一些是由于药物或毒素、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导致的。
一份2005至2016年间,澳洲权威医院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 (PAH)的横纹肌溶解急诊趋势报告指出在1957例横纹肌溶解症病例中,因健身房锻炼引起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占据一半以上。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认同了健身这件事。然而不科学的健身方法,却是适得其反。由于大量“小白”的加入,肌肉溶解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了。比如,有些人喜欢装酷,一次性完成大量高强度的运动,不合理休息、不喝水、不补充能量等。有些人则是长久不运动,突然心血来潮一顿操作猛如虎,导致肌肉十分疲惫,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不约而至。健身房里重复高强度的项尤其容易出现肌肉损伤,比如动感单车、以CrossFit为代表的硬核训练等。
文/肾内科 陈琼
编辑整理/宣传及精神文明处、医务处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特色科普系列④ | 市一肾内科医生“敲黑板”:横纹肌溶解症和酱油尿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