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业精于勤,学西医的她最终成了名中医(学习西医内科)业精于勤的出处及意思,

编辑:ka981      来源:ka981     

2023-08-28 15:34:48 

 

万启南

云南省名中医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云南省中医医院教授兼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1年2月出生于昆明,祖籍重庆;1983年结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1993年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班”结业;2000年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学习出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罗铨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性疾病,尤其对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心病、咳嗽、失眠、眩晕、心悸、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有较丰富的经验。

中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国粹,在传承了几千年的今天,中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医治疗也为越来越多人所选择。这样的传承一部门来源于国家对传统文化及技艺的掩护,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医顺应天道,发于自然的本质以及中医人继承中医、传承中医的虔诚之心。云南省名中医万启南就是这样一位忠于传承的中医人。

初见万启南,只觉得她沉稳冷静,深入了解,发觉这就是她的常态,多年行医,早已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稳定,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本事。她从1983年从医至今,已有整整36年。

从最初对中医的兴趣使然,到今传承中医文化,悬壶济世;从中医知识粗浅的西医院校结业生到如今的云南省名中医,一路走来,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和数不尽的艰辛、坎坷,但令她最欣慰的莫过于病人的康复和家属的展颜瞬间。

勤于治学,汇通中西

医学之路漫漫,行医之路迢迢。1978年,我国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万启南以优异的结果考入昆明医学院,主修医学专业,结业后她就一直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期间辗转在医院的放射科、功能科、内二科、急诊科、老年病科。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一干就是36年,献出了自己的智慧才智和青春年华。

1991年,万启南调到内二科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她养成了不停学习和总结的习惯。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其内容涉及面广,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所以她每天除了上班之外,还要攻读中医著作,经常熬夜看书,甚至会为了一个小小的疑点翻阅大量的书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时天津中医药大学承办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班,她被举荐去进修学习。在那里,她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中医知识,更加体会到了中医的魅力。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放慢前进的步调。1995年,她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1997年国家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启动,她开始跟随全国名老中医罗铨教授学习。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宝库,她付出了比凡人更多的努力,她甚至会为了研究方子中的一味中药,翻阅多本生涩难懂的古籍。业精于勤,万启南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她的刻苦努力密不可分。

仁心仁术,誉满杏林

“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万启南认为治病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与疾病对抗,而是对于病人疾苦的深切抚慰。所以她每天都以微笑面对病人,悉心听病人的诉说,即使有时候会遇到个别唠叨的人,但她始终耐心倾听。在她心里,病人对医生唠叨或是倾诉,那是因为信任。他们相信医生能医治自己的疾病,所以才会把自己全部状况告诉医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有病人说“只要挂到了万主任的号,坐在那里,病就好了一半。” 她虽是老年病科的医师,病人主要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也不乏慕名而来求医的孩童及青年,甚至皮肤科和妇科的患者。

万启南常说,“作为一个医生,要无限忠诚于病人的健康,视人之病犹己之病。”她关心病人如同亲人,每次查房都会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对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了然于心。其时一位来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连续几天发烧不退,无法正常沟通,万教授认真仔细为其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病人下肢化脓病灶,即刻给予处置惩罚,所幸高烧渐退,感染控制,病人得到康复。

一位76岁的女患者,因心慌心悸反复发作,气短乏力,情志不舒,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备受煎熬,不远千里穿越泰半个中国从辽宁赴昆求治,万启南望闻问切,合诊四参,斟酌病情,辨证施治,药进2剂,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感谢祖国医学之神奇,赞万教授术业之精湛,短短数日令其挣脱病痛折磨,重拾阳光心态,赋藏头诗一首以表谢意:“万物生长靠太阳,启动医术是模范,南北东西通四海,医到病除解痛苦,高超医术美名扬,对待患者亲一家,辛苦带教付心血,培养后代是楷模,为院做出好模范,她是党的好女郎”。一页诗篇,满纸墨香,字里行间,真情蕴藏。

人生幸福的事是在你付出的时候能够遇到懂得感恩的人,万启南经常遇到这样让她幸福感爆棚的患者。有一次她生病,有一位患者得知,专门炖汤送来,那一刻,她泪凝于睫,心里无比温暖。还有一位6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作为病人代表曾在建院60周年庆典上发表《我与中医院的缘分》的演讲,以表感激之情。

提携后学,当行本色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万启南在带教过程中,诱掖后进,她作为经验丰富的前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资助年轻医生发展,提携后学,传道授业,精勤不倦,让青年一辈都学有所成。所谓严师出高徒,万启南要求门下的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操纵,高尚的医德医风,还有细心、耐心、责任心。忙碌之余,她经常进行学校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和贴切的临床实例相结合,使之变得生动有趣,印象深刻,每每为莘莘学子所称道。

万启南勤于科学研究,负担到场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书论著10部,在业界颇具影响力。她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元老年病科的学术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罗铨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省卫生厅内设研究机构中西医老年病研究中心负责人,2005年挂牌云南省老年病重点专科,这也是云南省较早的老年病重点专科,2008年挂牌云南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诊疗中心、中医名科。2012年,乐成申报国家十二五中医老年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2018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医院优秀临床型科室、中国西部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区域诊疗中心。如此优异的结果,万启南功不可没。

后记:

工作中,万启南看似外表刚强,其实内心柔软。她爱音乐,爱养花,爱拍照,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通过养花,领悟到很多人生的原理根据花的习性来养花,这是花道,才是真正对花好,花才会用最美的姿态回报你。她尤其喜欢兰花,兰花恬淡高雅,不与世俗而争。正如在行医中,一定要与病人交流,走进病人的心里,了解病人真正的诉求,得出正确的诊断,才气给他们开出最适合的药方,这是医道。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