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医的“拦路虎”|《西医来华十记》(学习西医内科)近代西医传入中国有哪些途径,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2023-08-28 20:40:33 

 

西方医学来华之际,带来了解剖学的新知。解剖学著作《全体新论》问世以后,引起了中国人极大的兴趣与重视。但中国人在学习西医技术之时,面对亲自操刀,抗拒心理并不少于普通民众。除了解剖学,英文是学习西医的另一大障碍。

黄春甫近影

作为上海第一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相当受到上海中西人士的尊重,却不能讳言他学习西医的过程有些问题,从而导致他在医学成绩上的局限。首先是早在1860年时,韩雅各在主持仁济医院第一年的年度陈诉中,除了盛赞黄春甫各方面的体现非常令人满意,对他有如下的评论:

若非黄春甫缺乏解剖实务,他会是一名好外科医生,却由于中国人愚昧的偏见,他从未见识过尸体的内部,虽然我[韩雅各]曾经就着解剖图片教他,但那是不敷的;他可以在我的指导下熟练地进行小手术,却恐惧自行操刀,即使已特别指点他在何处及如何下刀也没有用。

韩雅各明白指出黄春甫的严重缺陷,在于他没有基础性的解剖人体经验,也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害怕操刀。

解剖是中西医学有别的重要关键。自1851年合信出书《全体新论》一书,解剖学的知识逐渐在华流传,一些有识之士也重视此道,但是真要他们操刀进行解剖却是另一回事,黄春甫就是如此。韩雅各在仁济医院1860年年报中说,黄春甫对于《全体新论》在内的合信各种医书都已推测熟练,体会良多,却仍无意甚至恐惧解剖。黄春甫这种态度无疑正是其时中国人普遍的态度。合信在1858年的仁济医院年报中指出,中国的法律与公众意见是彻底禁止解剖的。晚至1890年出使英法意(义)比四国大臣薛福成仍认为:“中国之良医,亦能知人之窍穴脉络而百无一失,然不必亲验诸死人,亦未尝为此惨酷之事也。忍哉西人也!”甚至更晚的1904年张之洞等人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大学堂章程”,在医科大学的科目表不列解剖学,其理由是:“中国风俗礼教差别,不能相强,但以模型解剖之可也。”薛福成和张之洞都不是守旧顽固之辈,但是他们直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仍然不能接受解剖人体。如此则早在1850年代、1860年代黄春甫欠缺解剖经验是可以理解的。他身处西医在华的过渡初期,即使经历雒颉和引介解剖学来华的合信两人教导,也难以悖离法律和传统风俗礼教的强大制约力量。只是,此种欠缺事实造成黄春甫医学上的成绩有所局限,以致遇到严重的病例时,还得有赖主持仁济医院的西医出头治疗。

1874年仁济医院男病房外景

黄春甫习医的第二个问题是英文。到十九世纪中叶为止,西医在华流传的困难之一,是教学双方如何使用相互了解而且一致的用语。韩雅各在1864年的仁济医院年报中表现,中国的西医教育必须和印度一样以英文为媒介,其时仁济医院中的华人助手如果教以英文,必能成为杰出的内外科医生。但是韩雅各说自己没有时间教他们英文,特别是“其中一人在医院已凌驾十年,又有大量实务经验,却缺乏科学知识,一个人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成为可靠或乐成的医生” 。韩雅各指的是黄春甫不懂英文,以致无法学习科学的医学知识,其成绩也会有限。

(摘自苏精著《西医来华十记》,中华书局2020年3月出书,略有改动,标题为编辑所加)

部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