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ka981 来源:ka981
日前,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乐成为一名患有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 的 35 岁女性患者实施了 " 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
这是继左心耳、房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又一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乐成治疗。标记着在心血管疾病多个亚专业齐头并进的趋势中,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方面迈出的新的一步。
莫女士今年 35 岁,不久前在单元组织的一次体检中发现室间隔缺损,体检时医生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3/6 级收缩期心脏杂音,接着查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膜周部连续中断,可见回声失落约 5mm,左向右分流)。为进一步治疗,莫女士遂来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心内科二病区张安吉主任结合其病史、查体及心脏彩超检查,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诊断明确,且有介入封堵的手术指征,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小伞 " 堵上 " 小心眼 "患者入院后,张安吉主任领导心内二团队对其病情及检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经过仔细评估后,按计划进行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术中,先利用导丝将鞘管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血管送到心脏,再通过超声监护及造影选定巨细合适的封堵伞送达小漏洞部位封堵缺损。
▲术中左室造影确定室缺部位及缺口巨细▲封堵器释放封堵后听诊杂音消失,经心超检查及造影显示,明确缺损处无残余分流,各瓣膜未受影响。手术取得圆满乐成。
整个手术耗时 1 个小时,术后莫女士状态恢复良好,术后 24 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可见封堵器位置可,封堵乐成介入封堵补 " 心 ",完美无 " 缺 "
"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CHD ) 之一,由于胚胎期心室间隔部门发育不良、缺如导致,单纯性 VSD 发病率占 CHD 的 25%-30%。由于杂音明确,多数于儿童时期便能发现,但也有部门患者直至成人才进一步诊治。" 张安吉主任介绍说," 这种疾病不但可以引起心衰、肺动脉高压,而且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瓣膜损伤,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尽早治疗。"
VSD 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和介入微创手术两种。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而介入微创手术是用封堵器封堵左右心室间的异常通道,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但需要有丰富的介入操纵经验,方可包管手术乐成。
知识链接01
什么是室间隔缺损
简单说,人的心脏就像楼上楼下的四间房子,左右心房在上,左右心室在下。心间隔就像一堵墙把心脏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半心和右半心。左右心室之间的墙就是室间隔,正常是完整的,如果 " 墙 " 上破了一个洞就是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目前看来室缺并不是典型的遗传病。
根据缺损部位,可分为膜周部缺损、肌部缺损、漏斗部缺损三类。根据缺损的巨细,可分为小缺损(缺损 <0.5cm)、中等缺损(缺损介于 0.5~1cm)、大缺损(缺损 >1cm)。
02室间隔缺损有什么症状
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水平临床症状各异,疾病的严重水平与缺损的巨细成正比:缺损小,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较小的缺损可能会自行闭合;若缺损较大,可体现为活动后的气促、乏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等并发症。
03
室间隔缺损如何诊断
典型室间隔缺损在胸骨左缘 3、4 肋间可听到明显的收缩期杂音,进一步做心脏彩超检查可以准确了解室间隔缺损的巨细、位置、肺动脉血流的流速以及肺动脉压力。
04
室间隔缺损如何治疗
小型室间隔缺损有一部门在 2 岁以前可能自然闭合,而且多数自愈发生在 7-12 个月。
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一旦发现,尽早手术,一般根据年龄、缺损巨细、位置、肺动脉高压水平,来选择差别的手术方式。
单纯室间隔缺损手术主要有三种方式:
外科开胸修补手术
为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胸骨正中或右侧腋下切口,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在直视下用补片行缺损修补术。
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从胸骨下端、胸骨旁小切口,穿刺心脏,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穿刺鞘管,释放封堵器封堵住室间隔缺损。为经皮介入封堵与开胸修补手术的增补手术方式。
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此术式在 X 射线引导下完成,真正的微创、不切开心脏、手术时间短。2 岁以上的小至中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或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首选介入封堵手术,在大腿根部穿刺置入导管,通过输送鞘管将封堵器越过缺损送到左心室,释放封堵器,封堵住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