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品牌网 来源:品牌网
童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娟娟雷宇
兼顾新冠感染重症救治与专科疾病治疗需求,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诊治……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综合施策,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坚守“国家医疗队”使命与继承。
全院一盘棋,“尖刀连”再请战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拒收任何一个患者!”今年10月起,同济医院把汉口院区宝隆广场门口的部门空地加建成发热门诊,留观床位增加一倍多。
12月初,该院三个院区发热门诊接诊量激增,短短两周,日门诊量由几十人增长到超两千人。同济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管理组工作方案中,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全院统筹协调,优化资源力量配置,全力保障重症救治工作”。
“基础病重的患者,以专科收治为主;感染新冠的重症患者,以呼吸科、感染科以及重症医学科收治为主;慢病、复诊患者等,鼓励通过同济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面对复杂的就医形势,医院迅速理清患者需求,分类满足。
医护接待患者。同济医院供图
为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该院从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增派医护力量支援发热门诊。同时多举措掩护医护人员,如提供酒店住宿、专车接送等,以提高到岗率。
“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是2020年同济医院重症救治“尖刀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文推广,即重症救治“同济模式”。如今,“尖刀连”再集结,包罗插管队、护心队、ECMO队、护肾队、CRRT(透析)队、护肝队、护脑队、康复队、儿童救治队、孕产妇救治队在内的10支重症专业救治团队,随时准备支援各专科医疗的救治工作。
“开通绿色通道!”
“马上气管插管!”74岁的陈先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一周前出现发热、气喘等症状,送至同济医院急诊科时已经昏迷。
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抢救,进行气管插管。但在纯氧条件下陈先生血氧饱和度仍然低于80%,死亡风险非常高。经多学科会诊,陈先生被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目前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救治现场。同济医院供图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先收治的科室,也是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12月以来,发热患者激增,加之冬季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同济医院急诊科已经迎战了数次重症高峰。目前,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超600例,其中重症患者较多,大部门重症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需要呼吸支持等。
“像陈先生这样的重症患者很多,我们救治压力简直非常大,但就是在这样的高压下,急诊科没有发生一例医疗不对和纠纷。一是靠我们团队的救治能力,二是特殊时期,患者及家属也比力体谅我们。”已经连续上班22天的急诊科副主任冉晓介绍。
“重症救治一定要用好多学科和专家团队力量,流通绿色通道和急救衔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辉国教授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自12月5日起,就成为武汉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至12月24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483名新冠感染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14岁,目前近1/3患者已康复出院。
紧急上线发热专区,在线服务20余万患者
“近期许多患者咨询新冠相关的症状。”每天中午,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会趁着午饭前的间隙,在办公室处置惩罚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号。对于咨询备药的患者,郭医生在线上开了应急用药处方,药房很快就可以看到这个处方,并按要求配药、装包、快递,患者足不出户就可收到药物。
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在2021年获批,通过“掌上同济”App和同济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问诊、药品配送、检查检验复诊开单、检查预约、入院证开立、床位预约等服务,服务人次近400万。
近期,为了更好地保障新冠相关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动员全院各专科,特别是和新冠诊治相关的专科医生尽快入驻互联网医院。目前已有近60个专科、1400余位医生、10位药师、27位专科护士入驻。12月15日,同济互联网医院增设“发热专区”并上线“新冠智能咨询”服务。
12月以来,同济互联网医院共接诊22.4万人次,其中发热专区接诊超1万人次,快递药品3.6万份。
能返岗尽返岗,迎战感染高峰
一段时间以来,武汉市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快速增长。“晚一些倒下,早一些返岗”成为同济医护的心声,“轻伤不下火线”“稍有好转就申请返岗继续战斗”的场景接连上演。
在该院临床科室职工工作群里,患者数、医护感染人数每天公布。前段时间,看着病人越来越多,能上班的人却越来越少,各人心急如焚。未感染的继续做好防护,主动负担更多医疗任务,有的甚至一天顶两套班,感染了的则盼着能尽早返岗继续战斗,为同事们分担一些压力。
几天前,得知一名值班医生半夜发烧去给自己开药,服药后继续上班,ICU护士长熊杰心疼地哭了:“我们不鼓励各人带病上班,但是各人看着科室的情况,看着病人的情况,都主动要求上班,很多人感染后在家休息两三天就返岗,带病上岗,柜子里都备着退烧药,上班时感觉发烧了就吃一颗再回来接着上班。”
幸运的是,近期,职工群里好消息不断传来。“我除了咳嗽,其他症状全无,可随时返岗。”“我已经不烧了,预计明天可返岗。”“我感觉体力还行,明天可以排我的班”……随着感染的医务人员陆续康复返岗,目前,同济医院总体在岗率已达八成,预计下一周在岗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