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一百年。根据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总体摆设和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省科协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推出“百年奋斗路,科技追梦人”系列科技人物报道,遴选一批恒久扎根一线、积极献身科学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对他们的生动事迹进行采写,并联合省级专业媒体,通过广播、视频、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媒体流传,在全社会营造鼎力大举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再现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
“科技追梦人”宣传活动将常态化、经常化,欢迎全省各级科协、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各高校科协、企业科协推荐选送本单元优秀科技工作者,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新闻报道、自述文章或图片、视频。本公众号将择优刊发。
人物介绍
盛芝仁,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护理学科首席专家,宁波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护理专业校外专业带头人和护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她主持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项目9项;主持省、市课题9项,合作课题19项;发表论文77篇,SCI及中华级期刊23篇,其中多篇获奖;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1部,主审2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转化1项;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
她,是护理人,耕耘41个春秋,是迄今宁波唯一的“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
她,是师者,是宁波护理学科第一位硕导,带出护理硕士9名;
她,是学者,教研结合,主持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她,就是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护理学科首席专家盛芝仁教授。
理想种子从小埋下
把优质护理做深做细
上世纪60年代,电影《护士日记》热映。影片讲述了从护士学校结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接受艰苦锻炼,成为优秀医护人才的故事。护士背着十字药箱的形象,深深烙在了年幼的盛芝仁心中。以至于每次玩过家家的游戏,她都抢着饰演护士。
1977年,高中结业的盛芝仁考上了甘肃省护士学校。结业后,进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她悟得了一个原理:在医院里,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护士,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让患者少受痛苦;同时要更加关爱病患,在他们脆弱的时候多些抚慰。
1996年,盛芝仁来到祖籍宁波,担当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彼时,拥有大专文凭的她,成了宁波市护理学科第一个人才引进者。三年后,升任至护理部主任。
有了行政职务,盛芝仁的想法也就更多了:护士,不是简单的“帮医生跑腿、给患者扎针换药”,是融知识技术和人文修养于一体的高素质专业工作者,一定要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和提高护士的基本素养。
2001年,她率先在市内推行“温馨护理”模式,把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引入医院,在院内所有病区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改变了临床护士注射的只管注射,发药的只管发药,一名患者由几名护士负责的“铁路警察只管一段”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要求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全程包干”。好比,患者入院时的全面评估,除了病情外,还要了解家庭情况、社会配景甚至营养状况,做到有计划有步调的精准护理。
2014年,她积极创建了以宁大附院神经内二科责任护士曾少华名字命名的品牌——“少华护理”,“五心护理”为临床护士树立榜样,在社会和省内外同行中反响良好。
2015年,宁大附院开展以少华“五心护理”为模范的“一科一品”活动,消化内科的“医护无缝隙全程包干患者”护理模式、产科的“个性化全程沟通”模式逐一推行,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专业照顾,实现了医护患“和谐共赢”,消化内科和病区护士长分别获得国家卫健委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和体现突出的个人受到表扬(宁波唯一),并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大赛中摘得桂冠。
护士坐诊
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2009年,宁大附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设8个专科护理门诊,之后根据患者需求,加至16个;建立PICC、造口、糖尿病等14个护理学组。如今这支专家型护理团队,有专科护士76名,健康管理师56名,获得国家级及省市护理学术团体任职的有53人,为宁波之最。从而实现医护互补,相互配合,满足患者的需要,发挥护士在临床护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017年,她牵头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建立了“临床护理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合作建立“老年护理实践基地”。到场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团体尺度——老年健康照护师规范的制定,并与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合作,培训老年照护师33名。她带头到场了美国老年专科护士网上学习并通过考试获结业,成为国内首批学员中最年父老。
2020年作为负责人,乐成申报浙江省老年专科护士实践基地。
教研结合
领导宁波护理学科创新发展
2004年,盛芝仁针对国内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短缺现状,进行护理人力资源使用的探索研究,主持的宁波市科技局项目《整体护理病区护士体例研究》获得市政府发表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宁波市第一个多家医院联合的护理科研项目,冲破本市护理课题获奖零纪录。
2007年宁波市第一轮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启动时,她大胆提出将《护理学》设为重点学科,并积极筹谋了四家医院和一所护理院校的主攻方向,撰写申报书,成为国内首个院校联合的市级重点扶持学科。
在2010年、2016年两轮的竞聘中,她瞄准我国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到场擂台竞聘,使护理学成为宁波市重点学科之一。2018年宁波市卫计委启动首批品牌学科申报,《临床护理》被列为宁波市医疗卫生十大品牌学科之一,成为全市唯一个护理品牌学科。
她深知,学科要连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
为解决宁波护士读研的困难,盛芝仁奔走协调,于2014年乐成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了宁波市护理硕士学位课程班,使宁波护士能够在家门口继续深造,已有四届共271名通过通考获得结业,45人获得同等学力。她本人已带出硕士9名。在她的培养下,宁大附院拥有硕士生11名,在读博士一名,硕士生导师4名。
今年5月,作为宁波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护理专业校外专业带头人和护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盛芝仁,再次推动宁大附院和宁职院的牵手——建立“盛芝仁卓越护理专家工作室”,进一步加强了产教融合,推动护理专业群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从“重点学科”到“品牌学科”,盛芝仁为宁波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主持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项目9项;主持省、市课题9项,合作课题19项;发表论文77篇,SCI及中华级期刊23篇,其中多篇获奖;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1部,主审2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转化1项;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
护理学,要与时偕行。面对老龄化日渐突出的现状,2015年开始,她领导着团队在宁波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在国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于2019年2月率先与宁波云医院签约,成为全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首家试点医院。同年,她主持的宁波市2025重大科技专项《宁波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慢病随访智能干预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申报乐成。
如今,盛芝仁依旧在为宁波护理事业发展不懈努力。她说,希望自己像宁波护理学界老前辈倪素琴那样,将一生奉献给钟爱的护理事业,在服务患者中践行初心。
来源:宁波市科协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周 赟
二审:龙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