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让患者少拿一张卡,少排一次队,少跑一趟医院。”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改革年,门诊服务改革率先发力,推出五大便民举措,让患者从各个就诊细节感受到了“协和速度”与“协和温度”。
便捷一:院内“一证通”
北京协和医院从2018年12月开始全面推行身份证替代就诊卡,过去需要读就诊卡的诊疗环节都扩展了读身份证的功能。
为了让患者少带一张卡,协和对18大系统、44个环节进行了改造。现在,注册建档、挂号、报到、就诊、缴费、取药、检查、检验、治疗、建大病历、住院、出院等12个流程都能“一证通行”。
手机版的“北京交通一卡通”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协和医院的患者也有手机版“就诊一卡通”——电子就诊卡。近来,北京协和医院官方APP更新版本,用户们发现首页右上角悄然出现了“二维码”的字样,这就是个人电子就诊卡。在上述提到的12个流程中,用电子就诊卡也可以通行无阻。
便捷二:一次挂号、多次复诊预约
对于疑难复杂重症患者,协和医院一直有着一次挂号、多次复诊预约的传统。科内转诊、科间转诊、出院复诊,疑难复杂重症患者通过一次挂号,可实现恒久预约,恒久随访,不为挂号发愁。目前,医院正在通过门诊信息系统升级,让科内转诊、科间转诊更加流畅。
便捷三:指尖就医,让患者少走路
通过手机App和院内自助机,患者可完成超声和采血的自动预约、自助改约,不消再到医院排队,动动手指,就可以把检查精准预约到每个小时。这就是协和医院提倡的指尖就医。
医院自主研发的APP,下载量已达300多万,在医院APP下载排行榜中名列榜首。协和APP拥有预约挂号、在线建档、就诊报到、检验预约、自助缴费、结果查询等38项功能。分布在医院各个位置的180台自助机,相当于增加了180个窗口,“一站式”提供预约挂号、门诊报到、自助缴费、打印陈诉等20项功能。“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走路”,这是协和医院一直坚持的服务理念。
便捷四:社会工作部,贴身帮扶温暖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是亚太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发源地。1921年,协和在建院之初,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服务部,资助患者解除心理和习惯上的困惑,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诊治,搭起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温情桥梁。从中国社会服务工作开创者、协和第一任社会服务部主任浦爱德,到杰出的医务社会工作专家张中堂,再到现代台湾社会服务体系奠基人刘良沼,协和社工部的种子播撒到了包罗台湾和香港在内的祖国各地。
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工作继承老协和社工传统和人文精神,给患者更多关爱。从搭建平台到整合资源,从志愿服务、转诊、救助到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医学诊疗服务以外的友善和温暖。
便捷五:“断链行动”,打击号贩
近来,警方加大打击号贩力度,开展了“断链行动”。协和医院所有窗口全部实行“通柜服务”,患者不怕排错队,任意窗口都能一次办完所有手续。通过“均衡排班”制度,大幅增加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下午出诊单位,为患者提供更多号源。抢手的专科和大牌专家不再是集中在周一到周三,周四、周五,甚至周六日的出诊摆设越来越多……门诊服务改革还在连续推进,前进的步调越走越快,患者看病也会越来越便捷。
资料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官网。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