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0-12-01~2021-01-31
临床摸索1年半,逐渐形成自己的轮科思路:
利用现有科室官方入科教育文件、在院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总结新科室的诊疗通例,快速适应新环境;分析总结常用药物、新收病人医嘱,整理到“印象条记”,方便查阅。即便出科,整理过的东西,能够经常复习;每个科室都有特殊的操纵、诊疗,遇到一例以后,认真总结,做成流程图,更有效地处置惩罚后续类似事情。好比:手术单、日间手术病人、输血流程、病历归档等。阅读本文请重点关注轮科的思路,不必太在意具体内容。
声明:
本文所有相关用药、临床处置惩罚,仅用于医学同行学习,具体用药,请上级审核;
求医问药,请到正规医院。
简单介绍消化内科轮科期间整理的部门质料:
(全部使用“印象条记”制作)
常用医嘱日间手术病人收治指导输血相关流程常用医嘱:
以下医嘱仅供医学同行参考,具体用药,请上级审核;
求医问药,请到正规医院。
轮科2月,不停完善,方便查询。
为什么要整理常用医嘱?各种药物分门别类,处置惩罚临床问题得心应手;常用模板不停优化,提高新收病人效率;生存在自己的“印象条记”里,以后随时能够回顾。总的来说,提高处理病人的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用于看书等更高优先级的事情。日间手术病人收治参考:
即门诊切完息肉,病房留观,下午或者第二天出院的患者,处置惩罚流程。
轮科的时候收完一例,顺手就做了这个教程,发给轮科的同事。
为什么做这个收治流程?类似病人,高效处置惩罚;临床上很多事情可以做出这种类似的流程,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拆解成一个个有清单的流程图。干活思路清晰,减少错漏,制止了后续改错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总的来说,临床上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归为“杂活”一类,价值并不高。快速、准确的完成日常工作即可,剩余时间,我一般用来看书。输血相关流程:
标注需要做的事情,制止遗漏、后续返工花费大量精力。
我一般是会发给同期轮科的小伙伴,相互提醒,减少流程中的错漏,不给对方埋雷。
一些学习经验:
查房完毕,我一般开始在医生办公室看书:《Guyton and Hall Medical Physiology》,2个月在医院看完一半。非常棒的一本书,早看早受益。某同事也说“这才是给人看的生理学课本”。《实用内科学》不消多说。为什么要整理以上的医嘱模板、收治病人、输血等流程?——提高干活效率,减少堕落及改错,多余的时间自己看书不香嘛?早上以及下午的空闲时间,正是我精力充沛的时候,一般用来看书。午饭后12点15分~13:30之间,这段时间用于写病历、整理病案资料等精力要求不高的杂活。中午我一般趴在办公室休息:Sony降噪耳机+抱枕,足以应对护士+值班医生的喧华声,1:30~2:15稍微休息,睡得挺香。有值班医生说她新收病人忙的飞起,而我在旁边还能睡着打呼噜。晚上回家一般懒得看书了,在科室看了一天,眼都要瞎了。回去休闲一下,如果有精力就听听英语,减少用眼。推荐的听力质料:彭蒙惠英语杂志、每日英语听力APP。4月准备考托福,还没开始准备。友情提醒:不必纠结本文中的具体医嘱、临床处理,多关注我的轮科思路。消化已经出科,马上进入下一个科室,相同的思路还是可以用在剩余的轮科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