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闽商界 来源:闽商界
承袭着百年学科的历史积淀,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教育人才辈出,科研硕果累累,为我国现代科学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作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奠基人的孙燕院士,通过多年努力,使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让中国肿瘤内科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发芽。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结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他首先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了扶正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多次受到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写《肿瘤化学治疗学》《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内科肿瘤学》《肺癌》和《中西医防治肿瘤》等专著41部,持有发明专利4项。
图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孙燕生于民族忧患时期,从小立志学医报国。1959年,他被调到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负责开创新的学科——肿瘤内科。在其时只有5张病床、2位医生,抗癌药只有4种的情况下,他和周际昌医师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边学习边实践,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很快就有了进步。
1965年,病床增加到了30多张,科里也有了5位青年医生,2位进修医生和8位护士,肿瘤内科已初具规模。从1960年起,孙燕与团队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发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取得突出结果。论文在1962年于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陈诉,引起轰动,被称为“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肿瘤的典范”。
后来,孙燕又总结期病人手术后辅助应用N-甲酰溶肉瘤素10年治愈率到达100%;II、III期和复发病人为67%;甚至一些已发生肝、骨转移的精原细胞瘤病人经过治疗后,得以恒久生存。这项工作获得了1978年科学大会奖。别的,他们开创的乳腺癌晚期术前化疗、胸壁复发的局部治疗、肺转移的治疗、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和头颈部癌的动脉化疗等,在国内其时均属于首创。
图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对于中医中药,孙燕一直情有独钟。1956年,他在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就曾体会过中西医结合的良好疗效。1972年,北京的很多医学专家开始关注细胞免疫功能研究,于是,孙燕也开始了中医扶正培本的研究。
经过反复试验,孙燕和团队证实传统中药黄芪、女贞子、芦笋、仙灵脾等可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抑制肿瘤病人过多的T抑制(Ts)细胞的活性,掩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该扶正中药研究获得了第一届国际自然免疫与生物反应调节剂大会奖。孙燕和团队为配合临床治疗所研制的贞芪扶正颗粒、胶遽、扶正女贞素和固元颗粒等中药制剂自正式投产以来,脱销国内外,获得四项专利,贞芪扶正胶囊和颗粒已进人我国基本药品名单。
今后,孙燕又对肿瘤治疗中应用“祛邪一扶正一强化治疗一扶正”的模式作了研究和新的论述,并在淋巴瘤和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治愈率方面均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他对扶正中药的研究结果曾在我国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士、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陈诉,并在相应的杂志或论文集中发表。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曾专门发表评述,誉其为“东西方会谈共同调节免疫学的阴阳”;美国全国性报纸USA Today和我国《健康报》等都做过报道。1996年在第6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该研究结果被认为是我国肿瘤学领域内应用现代科学从事传统医学研究的典范。
图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多年来,在孙燕院士及团队们共同努力下,肿瘤内科逐渐壮大,他们也不停地取得新的科研结果。他领导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内科,人才济济,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规模科室。对于93岁高龄的他来说,悬壶济世是一生的志向,从一而终是他一生的追求。
孙燕院士也十分喜欢教学,他很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因为可以痛快酣畅淋漓地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传给年轻的医生们,使自己的学术生命得以延续。他认为,肿瘤学是一门既艰难又有趣的学科,需要不停学习、研究和实践,因此需要培养大批新人。
他另一个情有独钟的是每周的内科大查房。几十年来,很多进修医生在完成一年学业临离开时都深情地说,他们通过大查房收获最大,学到了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也看到全科是如何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的。孙燕院士经常告诉学生:面对病人不可以有半点不懂装懂,医学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而且是立竿见影的科学,作为医生,要谨慎敬业,马虎不得。
孙燕院士始终关心全国内科肿瘤学的发展,始终把资助、培养全国各地有为青年医师当成自己分内的事。截至目前,他共培养了45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并通过学习班、专题会议等培养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促进了全国肿瘤内科治疗水平的同质化发展。
回首一生,孙燕院士学风严谨、医德高尚,他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更多年轻人的从医之路。如今,年轻的学子们将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园里,怀揣家国情怀,传承协和精神,彰显学子风貌,成为有理想、有本事、有温度、有继承的协和人,砥砺前行,接续协和的百年荣光!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健康报、科普中国、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