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一、概述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连续增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包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其中心血管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宁静性高及治疗效果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心血管介入器械包罗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电生理介入四大类。
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双重驱动下,心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目前在我国高值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血管介入领域占比最大,2020年我国血管介入领域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418亿元,占总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32.03%,是最主要的细分领域之一。
根据《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库》,截至2022年2月,医保医用耗材库贯标“C02-血管介入治疗类质料”七类2302种。心内科(血管介入治疗)质料具有一次性使用、价格较高、单次使用品规多、用量大的特点。
二、自查自纠重点
心血管内科及其相关专业科室(包罗但不限于介入科、导管室、DSA室)高值耗材的采购、管理、使用、支付等情况,心内科相关诊疗服务的收费、支付及耗材“进销存”情况。须要时,关注心内科相关普通低值耗材。
三、自查自纠重点
对心内科高值耗材的关注应当贯穿至采购、使用、支付整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风险。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下采购情况
根据《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措施(试行)》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从已纳入国家或省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中遴选本机构供应目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须在采购平台上公开交易、阳光采购。”
公立医疗机构不根据上述要求,心内科相关高值耗材不通过“阳光采购平台”采购;或接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采购方式,造成风险。
(二)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执行
根据《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
1.公立医疗机构不根据上述要求,销售价格高于阳光平台采购价格;
2.同一品规耗材采购价格发生变更,医疗机构未按采购价调价;
3.同一品规耗材多配送商分价采购,按最高采购价格销售;
4.线下采购,按线上采购价格销售;
5.“赠送”耗材入库,变相降低采购价,按平台价销售。
(三)虚记、多记耗材费用
实际未使用某个耗材,但是收取该耗材费用;或耗材收费数量大于实际使用数量
(四)耗材串换收费
1.将没有收费项目的耗材串换为价格目录内耗材收费;
2.将医保目录外的耗材串换为医保目录内耗材报销;
3.将采购价(销售价)低的耗材串换为采购价(销售价)高的耗材收费、报销。
(五)其他需要关注的重点
1.本地是否要求非公立机构执行阳光采购政策及“零差率”政策(民营机构重点关注内容)。
2.“进销存”平衡核查时,需要将医院HIS全量结算数据纳入统计。
3.“进销存”平衡核查无异常,需要关注财政平衡情况(自查受否存在赠送行为)。
4.高值耗材执行“零库存”管理医院,可以直接将耗材库出库数据作为使用科室的入库数据;未执行“零库存”管理的医院,注意是否存在虚拟库存。
5.财政平衡的自查自纠时,需要同时注意“资产”“负债”部门。
6.高值耗材的恒久、大额的“应付”账款,需要特别注意,及时查明原因。
来源 | 医保条记
编辑 | 杨紫萱 何作为
热点文章
• 多地调整医保支付政策,药店如何迎接门诊共济改革红利?
• 医保基金“宁静”保障新手段,所有医药机构全覆盖!
• 探讨 | 2023年度DRG/DIP清算工作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