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微商网 来源:微商网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不食用、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洪水污染或野生小龙虾,是预防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近日,湖南、江苏等地疾控部分发出提醒,进入小龙虾消费季,需警惕食用不妥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5月19日在湖南南县南洲镇南山小龙虾交易市场拍摄的小龙虾。新华社 图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肌肉疾病,该病症的发生是由于肌肉细胞被破坏,导致肌肉内部的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月1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胡昭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
“一般而言,横纹肌溶解的病因有多种,大抵可分为3类损伤机制:一类是创伤性或肌肉挤压,一类是非创伤劳累性,与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一般认为是第三类,即非创伤非劳累性的。”7月16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食用小龙虾或鱼类产物后24小时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医学上被称作哈夫病,最早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发现。我国最早报道的病例是2010年在江苏南京出现的,今后国内还相继报道了一些类似病例,但数量较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病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妍则表现,由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严重水平不一,发病率的统计比力困难,食用小龙虾诱发横纹肌溶解也不属于常见情况,目前尚无确凿的大型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食用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直接关联。然而,在一些个案报道中,确实存在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情况。
上述三位专家表现,目前食用小龙虾后发生横纹肌溶解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部门生物学家提出,小龙虾中可能还存在未知的生物毒素,可能与横纹肌溶解直接相关,但目前研究证据不敷。
二是小龙虾中携带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一旦超标,就可能成为引发横纹肌溶解的因素。
三是小龙虾养殖水域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或兽用抗生素残留等,可能蓄积在小龙虾头部、腮部,这些摄入过多也可能与横纹肌溶解有关。
四是小龙虾中的卵白质身分可能引发部门人群的过敏反应,此类过敏反应可能包罗哮喘、休克等,这类情况也可能继发横纹肌溶解。
刘宏介绍,横纹肌溶解有典型的“三联征”,即肌肉疼痛、肌肉无力、深色尿。但临床中很多患者不会同时出现三联征,仅有部门的症状体现。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体现因人而异,差别严重水平还有分级。”刘妍则指出,临床中有些患者症状轻微,可能并没有到医院就诊过。但如果肌肉疼痛连续一段时间没有缓解,且出现了发热、深色尿甚至尿量减少,一定要及时就医。
由于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刘宏表现,该病从医学上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仅能从饮食习惯上多加留意:“要食用正规渠道养殖的新鲜干净的小龙虾。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高温烧熟煮透可以清除小龙虾中的生物毒素,但对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是有效的。别的,控制食用量可以有效制止毒素累积。”
刘妍提醒,食用小龙虾时应尽量减少或制止饮酒。“夏季天气闷热,大量出汗自己就可能导致机体的低钾状态,食用小龙虾再加上酗酒,血钾低一样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还可能引发痛风。”
胡昭则指出,为了减少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食品宁静问题,养殖场应加强卫生管理,确保水质清洁、饲料宁静;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应制止交叉污染,确保烹饪温度和时间。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宁静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和供应商购买小龙虾,在烹饪过程中注意卫生和宁静,避免食用未熟透的小龙虾。
责编:李益萌
主编:田茹
校对:乔靖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流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