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ka981 来源:ka981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身处半山,心有高峰。”走进杭州城北半山脚下的浙江省肿瘤医院,这句题写在行政楼前的“半山精神”,正鼓舞着每一位迎难而上、勇攀医学高峰的医护奋斗者。
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胃癌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应杰儿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从医27年来,她用坚如磐石的初心战斗在抗癌一线,致力于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精准诊疗,将无数患者拉出病痛的深渊。她在长路漫漫的临床研究中孜孜求索,领导团队承接了100余项新药临床研究及肿瘤免疫微环境、靶向治疗耐药机制等基础研究,攻克肿瘤治疗重重困境。
应杰儿教授
最近,身为医者的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在刚刚闭幕的学术盛会——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将引领专委会发挥整合医学在防治胃部肿瘤领域的优势,构建恒久有效的胃部肿瘤患者全方位全周期康复管理体系。
她向《医师报》记者分享道,在肿瘤治疗方案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集结专家、学科和新药资源,资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27载医路漫漫
见证肿瘤内科发展变迁
1996年,刚从浙江大学医学院结业的应杰儿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今后,她攻读下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学位,并于201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进修,将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带回医院。
走过27载春华秋实,她早已褪去青涩,从医坛新秀一步步发展为可独当一面的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专家。
“近30年来,我见证了肿瘤内科发展的变迁。如今,学科发展日益精细化,医生的工作越来越聚焦,对专业知识把控也更好。”应杰儿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肿瘤已开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肿瘤专科医院之一,浙江省肿瘤医院肩负着国家肿瘤防治的重任,率先建立了专业的化疗中心。那时,所有肿瘤治疗方向的内科医生都在化疗中心救治患者。
2004年,为了强化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医院在化疗中心的基础上,按病种建立了胸部肿瘤内科、腹部肿瘤内科、乳腺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等专科。
2020年,腹部肿瘤内科进一步细分,分为肝胆胰胃内科和结直肠内科,由曾任腹部肿瘤内科病区副主任的应杰儿担当肝胆胰胃内科主任,领导科室专注于胃癌、肝癌、胰腺癌、胆道癌等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治和临床研究。
在她看来,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科室的主要结果和特色集中于多学科诊疗协作(MDT)、信息化无呕病房和药物临床研究。
常态化开展多学科协作
寻找最佳治疗计谋
“尽管肝胆胰胃内科建立仅有三年,但科室发展飞速,诊治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每年有2万的出院量。”应杰儿介绍,胃癌、肝癌、胰腺癌、胆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防治此类肿瘤刻不容缓。科室注重以患者获益为核心,常态化开展MDT,定期邀请外科、放疗、营养、病理、心理在内的多领域专家,集思广益,从不停涌现的新治疗方案中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计谋,同时制止过度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据了解,MDT是浙江省肿瘤医院诊治消化道肿瘤的特色。2010年,结直肠外科率先联合院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胸部外科、肿瘤研究所、ICU、手术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科室及部分建立结直肠癌MDT团队,共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2012年,又建立肝胆胰胃多学科团队。如今,这支MDT团队走过13年,是浙江省较早建立的消化道肿瘤MDT团队。基于丰富的诊疗经验和优异的疗效,浙江省肿瘤医院被评为卫生部结直肠MDT试点示范单元。
应杰儿自豪地表现,这支消化道肿瘤MDT团队成员个个可谓精兵强将,团队曾先后获全国MDT大赛的冠军和亚军,是中国医师协会的全国优秀MDT团队。13年来,每周(放假时除外)讨论从无间断,资助无数消化道患者获得规范化的诊疗,比单科诊治取得更好的临床获益。通过MDT,医院也能增强专科间的交流,促进合作,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与此同时,作为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应杰儿重视MDT讨论模式的推广,积极与省内外其他MDT团队合作与交流,推广MDT理念下的规范化诊治。
打造信息化无呕病房
温情守护生命质量
“在肿瘤的化疗治疗中,呕吐、恶心等症状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对此望而生畏,甚至放弃治疗。”应杰儿说,“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我们从减少不良反应入手,在2019年建立浙江省首家信息化无呕病房。这是将数字赋能,打造一个无呕的闭环式全流程管理。”
这种闭环式全流程管理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宣教科普,患者在化疗前,医护人员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信息平台的科普介绍资助患者建立治疗的正确认知。第二是无呕评估,根据呕吐风险因素筛查结果,医生会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止呕方案,进行全程综合管理。第三是随访,首创无呕病房电子随访系统(微信小步伐),通过医、护、患共同协作,实时反馈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和相应的处置惩罚意见,资助患者化疗无呕吐诊疗。
胃癌患者周女士是信息化无呕病房的受益者。2020年,周女士在本地进行胃癌根治手术后进行辅助化疗,但在第一周期就开始呕吐,整个治疗周期都只能靠静脉注射作营养支持。为了改善周女士的治疗,家属慕名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在应杰儿团队的诊疗下,她的呕吐水平明显减轻,顺利完成了后续治疗,如今病情稳定。
“信息化无呕病房获得了患者和全国多位专家的认可。这两年,我们接待了全国将近200家医院的参访和交流。作为浙江省肿瘤规范化无呕示范病房评审组组长,我也积极推动浙江省规范化无呕病房的评审和推广工作,资助患者获得舒适放心的治疗方案。”应杰儿说。
勇攀医学高峰
新药探索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2019年是浙江省肿瘤医院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医院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临床型逐渐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向着“全力打造国内标杆、国际知名、患者首选的研究型肿瘤中心”的愿景奋勇前行。
紧跟医院的转型发展,应杰儿也在临床科研中勇立潮头,领导团队每年开展和发起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包罗系列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的试验研究,为患者提供较新的治疗药物和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今年6月召开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应杰儿口头汇报的一项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及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道癌的最新 II 期研究结果备受业内关注。该研究表明,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吉西他滨/顺铂的治疗方案,可为晚期胆道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
“胆道癌的发病率低,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但侵袭性强、预后极差,治疗手段有限,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敷5%。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改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治疗的困境。”应杰儿表现,在肿瘤治疗方案不停更迭的当下,临床试验可以资助患者找到延永生存,提升生命质量的治疗方案。同时,团队也正在开展胃癌、肝癌、胰腺癌等一系列肿瘤治疗方案的探索。
记者手记
除了专注诊疗和科研外,应杰儿注重健康科普宣教。在年初采访中,她曾向记者表现,我国大众的肿瘤筛查意识较为单薄,往往到了身体很不舒服的时候才去医院就诊,错失了诊疗的黄金时机。如何让科学防癌抗癌的理念深入人心,依然道阻且长。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她希望集结临床、护理、药学、营养、康复等多学科领域资源,编著胃部肿瘤整合康复指南或共识,通报规范化的诊疗理念。同时,她期待建立一个通俗易懂,并能实时获取最新资讯的胃癌科普平台,资助患者和大众从日常生活入手,掌握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全周期的抗癌知识,真正远离肿瘤,拥抱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