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2001年之前,肿瘤治疗是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的天下。随着2001年全球首个肿瘤治疗靶向药上市,2014年,全球首个免疫治疗药物上市,新型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不停延长着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2008年,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贾立群接任科室主任。他告诉《医师报》记者,其时看到西医肿瘤学飞速发展势头,“我很有危机感。”而危机是最好的创新动力,今后他领导科室坚守中西医结合治肿瘤的初心,在传承中不停创新,中医药+放化疗、中医药+免疫靶向治疗、中医药+人工智能……他用一个个方剂、一项项创新和他所挽救的一个个鲜活生命,证明中西医结合不光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还能延长他们的生命,是肿瘤治疗最好的选择。在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上,贾立群荣获2023年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 十大医学创新专家”荣誉。
筛防诊治 足迹遍布食管癌高发区
四川盐亭、山西阳城、河北陶泉乡……这些并非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而是食管癌高发区,所有这些地区贾立群都走过,他在负担着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期间,开展农村肿瘤筛查与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至今坚持已有10余年。
贾立群(前排左4)等专家在陶泉乡卫生院
2024年农历新年之前,他还在推进食管癌筛查项目的磁县陶泉乡调研。贾立群说:“山村里以前都是土路,现在修了柏油马路,冬雪之际汽车遇到个坡就上不去,需要下来推。”这已经是他不知多少次来到这里,他创建的舌象大数据与高危因素联合筛查的食管癌高发区筛查模型,将这里食管癌检出率明显提高,为食管癌高发区筛查与防治提出了新方法,并建起了基层医院肿瘤专科示范基地。
他还将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与现代人工智能(AI)相结合,研发了中医智能健康“望知”系统,将人群舌象大数据和中医养生方法输入系统,可以更加精准和智能地进行高危人群保健服务。
对于筛查出的食管癌癌前病变,以前西医的方法是“随访观察”。如何阻断其癌变是个关键问题,通过对早癌人群的大量筛查辨明中医病机,他和团队研制出食管癌扶正通膈方,中药即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展,这让有癌前病变的患者有了逆转的希望,也践行了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念。
对于中晚期食管癌,以往都是在西医手术后,用中医治疗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预防复发和转移,而贾立群则提倡将中西医结合切入点提前到术前新辅助治疗阶段,中医药协同化疗、免疫治疗提高食管癌患者五年生存率
曾有一位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找到他,在使用中医扶正通膈方联合西医的免疫治疗、化疗,治疗4个周期后,转至胸外科手术,发现切下来的组织中已没有癌细胞了,实现了病理性治愈。这样的案例提示,肿瘤治疗是全程管理模式,需要中西医多学科合作。
2021年,贾立群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食管癌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并制定了食管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将结果和研究写入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
西医肿瘤学飞速发展 带来挑战和机遇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建院之初就开设了肿瘤科,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创建者之一——张代钊为首任科主任。“其时全国还没有几家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那时,肿瘤治疗主要是三板斧——“手术、放疗和化疗。”科室围绕放化疗不良反应负担了“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并在中医药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奠定了基本治则、治法,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今后,科室还在李佩文主任的领导下,在中西医肿瘤姑息治疗方面做出大量工作,研制了多种院内制剂,提高了中晚期患者肿瘤并发症的疗效。
进入新世纪,西医精准治疗肿瘤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同时,医学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对于传统中医药的疗效有了新挑战,贾立群在危机中看到了新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发展中医药,必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发挥其优势是这一代中医人的使命。
2008年,他接任科室主任后,一方面将科室以往在中医药治疗放化疗不良反应的经验通过循证医学加以验证;另一方面,紧跟肿瘤治疗前沿,探寻中医防治新的抗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途径,并探索中医药联合靶向药、免疫药及放疗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随着生物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致的手足综合征在临床中日益增多。有一位使用靶向药治疗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找到贾立群,“患者体现为水疱、红斑肿胀、疼痛。”接纳中医外治治疗一周后,症状基本缓解。
“对于这些症状,西医治疗手段有限,而中药的有效率可达85%以上。” 贾立群介绍。别的,对肿瘤治疗后慢性疼痛、放疗所致皮肤损伤、口腔溃疡等方面,“简便验廉”的中医外治法都能起到良好的疗效。像这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技术,肿瘤科还有20几项,解决了多种肿瘤疑难病症,并经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制定了操纵规范,在300余家医联体推广应用,引领了中医肿瘤专科特色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贾立群还主编了《肿瘤中医外治法》。
贾立群团队还开展了多项中西医联合治疗增加肿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在科室主持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中医益气养阴法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比单纯化疗高出一倍。“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获得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坚持中西医结合不动摇
在贾立群看来,中医抗癌的优势是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提升身体抗癌环境和机能,西医在诊断和杀灭肿瘤方面又具有很大优势,所以中西医结合是肿瘤治疗最好的方式,而综合医院最具有发展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天然优势。
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每周都会组织多学科中西医专家讨论病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我们的团队是中西医结合的团队,不但有中医,也有西医。我们与全院其他科室携手,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来资助患者诊治。”
“时光荏苒,奋斗不息。”历经40年的临床实践与创新,科室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不动摇,以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为5大优势病种的亚专科,建立“病-症”结合诊疗体系。获得6项发明专利,牵头制定了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培养青年医师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未来,贾立群以服务临床患者需求为导向,启发青年医师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中西医结合思维能力。科室年轻人也不负众望,大多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其结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推动了学科高水平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中西医结合肿瘤人才,贾立群作为主编,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编写工作。
结 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基础病多、免疫力差。贾立群说:“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必将有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广阔的前景。中西医结合肿瘤医生除了要了解肿瘤西医治疗进展,还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新有我的态度,传承和发扬好祖国医学,让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成为肿瘤治疗创新的突破口,让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贾立群为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单元授牌
版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