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肝脏影像检查,包括MRI、CT和B超等,可以清楚地了解肝脏的形态,及早发现肝脏病变。 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肝脏出现占位或占位性病变,这让很多患者担心可能是肝癌。
肝脏肿块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肝癌
当发现肝脏肿块时,应立即考虑肝癌。 由于肝癌恶性程度较高,不容忽视。 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改善预后,提高5年治愈率。 原发性肝癌常见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以及肝纤维化; 转移性肝癌一般来源于胰腺癌、食管癌、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肝脏病变一般为多灶性。 当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块时,应加强MRI或CT检查,结合甲胎蛋白异质性、血清甲胎蛋白、凝血酶原异常等协助诊断。 如果诊断仍不明确,应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活检。 一旦发现早期原发性肝癌求医网,应尽快手术切除; 中晚期可采用化疗干预和靶向药物治疗。
2.肝血管瘤及囊肿
最常见的肝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有家族遗传倾向。 囊肿一般与肝内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发育的先天性异常有关,也常见于创伤和感染。 这两种疾病都是良性病变,危害不大,一般没有症状; 较大的囊肿或血管瘤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肝区肿胀、疼痛,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无症状时无需特殊治疗,定期检查即可; 当出现压迫症状或严重影响生活时,需要手术治疗。
3.肝脓肿
肝脓肿早期,病变组织尚未完全液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实性肿块。 多数患者伴有肝区叩击痛、肝区疼痛、发热。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 动态观察肝脏影像学变化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肝脏病灶完全液化,影像学检查结果出现液性暗区时,即可明确诊断。 肝脓肿一般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 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接受抗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肝脏肿块也可能是纤维化结节,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等。在病灶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纤维化结节,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