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冬季感冒患者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就是风寒感冒,但是治疗风寒感冒不同阶段所用的药物是很有讲究的。 常用的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颗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不同阶段。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
正柴胡冲剂
▌主要成分: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以及流感初发、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上述证候。
▌方剂:方剂中柴胡散热,为君药。 防风祛湿止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为臣药。 赤芍清热凉血; 陈皮理气健脾,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者用。 诸方配伍儿童感冒液,共奏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之功。
▌销售温馨提示: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含糖型)禁用。 风热感冒者不宜。 症状为明显发热、微恶风、出汗、口渴、流鼻涕、咽痛、咳黄痰。
▌药物特点:正柴胡饮颗粒出自明代《净月全书》,《滇南本草》称其为“治疗伤寒发汗的要药”。 其配方合理,配伍严格,在改善风寒感冒症状方面较为突出。
▌药师经验分享:正柴胡饮颗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起症状。 一般来说,感冒后风寒转为风热时,就不能再使用正柴胡饮颗粒了。
小柴胡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对于外感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交替,胸胁胀满,食欲不振求医网,心烦呕吐,口苦咽干。
▌方药:柴胡平表,使表邪一半由外发散,黄芩清热,使内邪一半由内侵入; 半夏燥湿化痰,降浊止呕; 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表、疏肝和胃的作用。
▌销售温馨提示:有风寒症状的人不适合。
▌药物特性:本品为调和剂。 小柴胡颗粒的前身是小柴胡汤。 是张仲景方中疗效显着、应用范围广泛的方剂。 现在的冲剂一般都用党参代替人参,这样补气的效果不会太强,安全性也增加了。
▌药师经验分享:感冒刚开始的时候,邪气一般先在太经经,就像邪气刚进门一样,如果人体的正气旺盛,就能进行正常的防御,将邪气驱逐出去(门外)。 如果正气不足,服用解表剂可以帮助人体的正气驱除邪气。 如果此时用小柴胡颗粒,不仅没有用处,还会将邪气带入体内,引起内伤、久咳等。故少阳病表现为寒热交替,即寒热交替,胸胁苦涩,沉默不食,心烦呕吐,用小柴胡颗粒对症治疗,表热内热皆解。 病只在表面,尚未到达邵阳。 滥用小柴胡颗粒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小柴胡冲剂对两种感冒有效:1、脾胃虚弱反复感冒;2、感冒反复。 2、女性经期感冒。
症状的异同
正柴胡饮颗粒与小柴胡颗粒在治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症状相同:感冒、发热、微恶寒、头晕、胸闷。
▌症状不同:
正柴胡饮颗粒治邪未达内,止外热,头晕发热,头痛身痛。
小柴胡冲剂主治恶心、口干、口苦、纳差、精神差、手足心热等症。
▌药师经验分享:冬季感冒大多是风寒感冒引起的。 症状为恶寒重,微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出稀白痰,不渴或渴饮热饮,苔薄白。 中成药可选用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川芎茶混合粉、通宣利肺丸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稍出汗,有助于药物祛风散寒。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病,外邪有发汗法,内病有吐泻法,半表半内和解法,其中小柴胡冲剂用于和解。
不同的适应症
在感冒治疗过程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感冒,三天左右就会变成风热感冒。 若三日不愈,邪气由表入里,表现为发热、流鼻涕、痰黄。
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颗粒的适应症不同,所以药师在销售时也应注意。
▌正柴胡饮颗粒:适用于风寒感冒、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病初期。
▌小柴胡颗粒:适用于感冒中期,外寒入内,未达脏腑,位于半表半里之间。
▌药师经验分享: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风寒感冒初期对症服用正柴胡饮颗粒。 感冒中期,用小柴胡冲剂治疗半表半里之邪,风寒症状不宜用小柴胡冲剂。
联合用药
正柴胡饮冲剂+退热贴
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发热。 内服外用可以快速退烧,而且比较安全。
小柴胡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
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咽喉肿痛、小便黄、舌尖红的患者。
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胶囊
适用于感冒发热恶寒,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便溏,舌淡红,苔白腻的患者。
小柴胡颗粒+加味逍遥丸
适合:感冒时口鼻干燥、烦躁入睡困难、牙齿出血、小便黄等患者。
小柴胡颗粒+保和丸
适用于:感冒、鼻塞、咳嗽、咽喉有痰、大便臭、舌苔白腻。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
2.陈仁寿等。 《新编临床中成药》:科学出版社,2012.9
3.石新德主编的《中成药百临床用解》: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