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是:
标准有多高?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快来看看有什么新鲜事
你家宝宝达到标准了吗?
01
孩子够高吗?
其实,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高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正常的波动范围。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是否着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新标准将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与10年前相比,最新标准显着增加了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以5-5岁6个月组为例,男孩平均身高比10年前高了1.7厘米。
家长可以参考生长标准来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高处于什么水平。
男孩身高标准↓
女生身高标准↓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您可以先根据性别选择对应的图表。 然后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高,找出宝宝在哪里。
宝宝身高在标准P3~P97百分位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图片:丁香妈妈)
例如,您6岁的女孩身高为120.6厘米,表中对应的位置为P75,这意味着她的身高超过了同龄孩子的75%。
对于7岁以后的儿童,可以参考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评价》数据。
男孩身高标准↓
女生身高标准↓
如果孩子的身高处于表中的中位数,则表示“中等体型”,孩子的身高在-2SD和+2SD的范围内(在表的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
经过检查,发现宝宝都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惊慌。
发现宝宝长高了,有点意外。
但也有家长也发现,宝宝的身高似乎不太理想……
是因为我的宝宝“长得晚”,还是需要去看医生干预? 别担心,专家来为你解释。
想要帮助孩子科学成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
02
把握两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
一个正处于婴儿期。
从出生到1岁,体长增加20cm-25cm,出生后第二年身高可增加12cm-13cm。 3岁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直到青春期,每年生长速度为5cm-6cm;
第二个是青春期。
女孩一般从9-11岁开始,男孩则晚两年。 青春期身高每年增加6cm-8cm,少数人可达10cm-12cm。 到了青春期中后期,生长速度又会逐渐减慢,直到骨龄接近,才会停止生长。
正常情况下,学龄儿童一年一般能长5cm-7cm。 平时家长最好经常给孩子测量身高,并画出“生长曲线图”。
如果孩子3岁前每年长得不足7厘米,3岁至青春期后每年长得不足5厘米,青春期后每年长得不足6厘米,应及时就医。
或者说,家长们有这样一个直观的判断:
如果孩子从矮到高在班上排名前三;
衣服裤子不小,穿不了好几年;
父母都很矮;
早产、小于胎龄或宫内发育迟缓……
最好从小就带孩子去儿科内分泌科医生随访,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既有先天因素,如父母身高、孩子出生等,也有后天因素,如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疾病等。
身高这件事上,7分靠遗传,3分靠努力!
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如果你无法与父母、母亲竞争,你就应该关注后天的30%。
03
这样做求医网资讯,帮助宝宝长高
睡得很香
生长激素在入睡后1-2小时内达到高峰,孩子最好在晚上10点前睡觉。
吃好喝好
营养有七大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纤维素、矿物质,缺一不可。
全谷物和肉、蛋、鱼、奶、蔬菜等都要吃。 有了营养,长高了就不累了。
但吃得太多会导致肥胖,不利于身高增长。
另外,很多家长都知道碳酸饮料不健康,喝多了会加速钙的流失。 事实上,一些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含糖饮料也会影响宝宝的成长,应该尽量避免。
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
弹跳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
伸展运动:如仰卧起坐、体操;
全身锻炼:如跑步、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3-4岁的孩子可以练习“摸高”,但练习要适度、循序渐进。
好心情
孩子的好心情也很重要。 爱操心的孩子、心情沉重的孩子、压力大的孩子、长期焦虑的孩子,都会影响身高。
04
别再踩长篇的常见误区了!
对于孩子如何长高,家长们常常存在以下常见误解:
1、后期开发理念:
父母很高,但他们的孩子比同龄人矮。 父母认为“迟早会长大”、“观望”,就失去了长高的机会。
少数身材矮小的孩子确实可能生长迟缓,但必须完成一些检查以排除疾病。 对于青春期正常且骨龄不落后的孩子来说,基本排除了生长迟缓的可能。
身高的提高需要很长时间。 年纪越大,进步的空间就越小。 不能盲目等待,以免错过治疗机会。
2. 基因决定论:
父母个子不高,认为孩子不能长高。
其实,遗传只是影响身高的因素之一,后天因素才能决定孩子10厘米左右的身高差。
3.忽视早期发展:
早发育就会早停止生长,孩子八九岁就长高了,没想到到了十二、十三岁就不再长高了。
4、盲目购买和服务产品:
在没有科学检验、没有找到生长缓慢的原因的情况下,盲目购买“生长药”,既费钱又耽误时间。
家长们,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只有一次,所以不要等待。 如果在等待中错过了生长发育期长高药物推荐,实在是无药可救。 (妇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