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轻微的外感疾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但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如果治疗不及时求医网报道,还可能导致异常症状、并发感染或器官损害。 导致其他疾病。
暑湿感冒是夏季常见的感冒类型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感冒湿证如何选择中成药。
寒湿证
表现:恶寒发热,头重胸闷腹胀,恶心腹泻,四肢倦怠。 或者口中有粘,渴了喝不了多少。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解表除湿,理气和中。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保柴丸、十滴水、甘露消毒丸、六合定中丸等。
藿香正气水
药物成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当归、白术、厚朴(生姜制成)、生半夏、茯苓、陈皮、大补皮、甘草提取物。
功能与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湿邪所致的感冒。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部和膈肌受压、腹痛、呕吐和腹泻; 胃肠道感冒可见于上述证候。
防范措施:
1、据文献报道,藿香正气水有药疹、紫癜、休克等过敏反应,以及小儿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霍乱、热邪感冒者慎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3.孕妇慎用。
4.服药期间忌服用滋补中药。
保济丸
药物成分:广藿香、白术、厚朴、葛根、头痛、薄荷、当归、神曲茶、茯苓、薏苡仁、木香、米芽等16味。
功能与主治:用于夏季湿寒。 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腹痛和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 也可用于晕车、晕船。
防范措施:
1.本品含天花粉素,孕妇禁用。
2.外感燥热患者慎用。
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十滴水
药物成分:樟脑、干姜、大黄、孜然、肉桂、胡椒、桉油。
功能主治:健胃,祛风。 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
防范措施:
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司机、高空作业人员应谨慎使用。
4、严格遵守用法用量,不宜长期使用。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慎用。
甘露消毒剂
药物成分:滑石粉、茵陈、黄芩苷、菖蒲、白豆蔻、贝母、草树、藿香、射干、连翘、薄荷。
功能与主治: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用于湿热疫病,邪在气气。 症见发热乏力,胸闷脘腹胀满,四肢酸痛,咽喉肿痛,身黄口肿,口渴,小便少黄或淋浊,舌质淡,苔白或厚或干黄。
防范措施:
1.服药期间避免服用滋补性中药。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出现明显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六合定中丸
药物成分:白扁豆、陈皮、茯苓、甘草、谷芽、广藿香、厚朴、桔梗、六神曲、麦芽、木瓜、木香、山楂、檀香、茴香、枳壳、紫苏叶。
功能与主治:祛热利湿,和胃消食。 用于夏季暑热湿寒,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泄泻。
防范措施:
1.饮食宜清淡,服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中成药。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具体用量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明显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结论:
中西药均可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是复方制剂。 除解热镇痛作用外合并胃肠型感冒,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
早期应用感冒可以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阻断病情发展、避免不良后果的目的。
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变化,如持续高烧、寒战、咽痛加重、腹泻、咯血、心悸胸闷等,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不可盲目观察,延误病情。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