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枇杷
求医网信息
周末去了苏州西山的枇杷果田,带回来了几十斤青青的枇杷。 本来打算用一部分来做枇杷膏,但是全家人都不同意。
他们一致认为,这么美味的枇杷直接吃还不够,用它来制作枇杷膏也太可惜了。 不管我怎么说,家里人都不让我用这个枇杷来做枇杷膏。
最后,阿古的父亲晚上冒着雨出去买了一些当地的枇杷。 买回来后,全家人都嫌弃,因为太酸了。 第二天我用它来做枇杷膏。 爷爷帮忙剥皮,说枇杷确实不怎么样。
爷爷在家乡也种枇杷健脾养生膏,对于枇杷他了解很多。 爷爷说枇杷太娇嫩,不宜存放。 大多在6-7成熟时采摘,但美味的枇杷要在8-9成熟时才能采摘。 你必须在树上呆足够的时间。
《本经逢源》:又提到枇杷“须极熟,有止渴润五脏之功效。若味酸,可助肝脾,吃了它会让人产生饱腹感并腹泻。”
其实,无论是枇杷还是其他水果,都需要在树上足够成熟,吃下去对身体才有好处。
虽然说枇杷一定要熟透了才好吃,而且吃起来对身体也有好处,但是成熟的枇杷确实很难放,所以把枇杷做成枇杷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以前我都是做纯枇杷膏。 我是吃爷爷家做的枇杷膏长大的。 对咳嗽非常有好处。 爷爷去世后,我就很少吃它了。 近年来我一直在自己制作枇杷提取物。
我今年做的枇杷膏是因为阿古爸爸买的枇杷膏不多,所以做不出纯正的枇杷膏。 其次,今年雨水较多,湿度较大。 枇杷虽好,但吃多了还是有痰。
将枇杷与其他食材混合制成风味枇杷膏,既可以增强功效,又可以避免痰湿。
加味枇杷膏的处方参见《慈禧光绪医方精选》和《实验方剂新版》。 材料的选择和比例也是和前辈讨论后确定的。
本来我没打算分享菜谱的,因为我是第一次做,就分享在朋友圈了。 很多朋友都来询问菜谱。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款枇杷膏不适合咳嗽。 止咳的枇杷膏主要是用枇杷叶制成的,而不是枇杷果肉。
书中介绍,这款枇杷膏主要是补肺健脾的。 适用于气血亏虚、形体消瘦、四肢酸痛、精神疲倦、腰背脊椎疼痛、饮食减少、诸症不足者。
风味枇杷膏是由配料制成的。 熬糊的方法与其他糊稍有不同。 昨天是第一次做,在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细节。 在写方法的时候,我尽量多提及。 大家注意一下。
材料:枇杷浆3斤(净重,去皮去籽),茯苓1斤,莲子1斤,山药1斤,灰枣1斤,大米1斤,麦芽糖1斤
我做了很多,所以你可以按比例减少。
茯苓、莲子、山药、粳米、大枣等都有补脾和胃的功效。 除了祛湿之外,最重要的是养脾。 脾的正常运化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
茯苓可以祛湿,大米也可以益胃祛湿。 淮山补肺肾,大枣补血安神。 莲子可以滋补心肾。
如果没有山药,可以带2斤莲子。 茯苓和莲子缺一不可。
茯苓被压碎或磨成粉末,有助于煮出里面的活性成分。 如果想增强补血的效果,可以用红莲。
灰枣可以用其他红枣。
如果咳嗽想吃这个枇杷膏,可以加5斤枇杷叶。 枇杷叶买生的枇杷叶,如果用新鲜的枇杷叶,记得刷去毛。
如果想增加祛湿的效果,可以加半斤白术,但白术是中药,最终膏的味道会受到影响。
枇杷果肉加水,煮1小时,滤出汁液,加水,继续煮1小时,滤出汁液,共两次水,合并。 无需去除纸浆残留物。
如果加枇杷叶,则将枇杷叶和果肉一起煮,取汁,去渣。
将其他材料放入锅中,倒入枇杷果肉煮的汁,浸泡30分钟。
茯苓粉用纱布包裹,大米也用纱布包裹。 茯苓粉不用纱布袋就会浮在水面上。
一开始我没有用纱布包住米饭,但是煮完之后就灾难了,全都粘在一起了。 因为大米加水煮成粥。
后来没办法,我只好把所有的材料都捞出来,用纱布包裹起来。 因为纱布不够大,所以我把它分成两部分。
浸泡后,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1小时。 倒出汁,然后加水,继续大火煮沸,转小火,煮1小时。
将两汁混合在一起,大火煮沸,中火煮至只剩三分之一,或浓稠时转小火。
浓稠的时候一定要转小火,不断搅拌,因为米汤的缘故很容易粘锅底。
煮至冒大气泡时,可加入麦芽糖收膏。 如果没有麦芽糖,可以用蜂蜜。
我是一个邻居,送了一些特别好的麦芽糖。
把浆糊收进图片里就差不多了,因为加热时看flag不是很明显,但冷却后就会很明显。
这款枇杷膏适合直接吃,比泡水味道更好。 我添加的麦芽糖不是很甜,直接吃也不会甜。
做好的枇杷膏是热的,记得存放在冰箱里。
如果您喜欢本内容求医网报道,请分享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