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你还能长高4厘米。” 听到这个消息,杨先生非常激动,因为他已经不是处于成长期的少年,而是一个已经40岁的中年人了。 然而,经过两年的“成长期”,杨先生的身高却没有变化。 更让他生气的是,医院当初承诺的“无效全额退款”变成了2000元的“赔偿”,而他所缴纳的费用却是16000元。
日前,杨先生拿着与医院签订的赔偿协议向本报报道,痛斥医院的加高陷阱有害。 专家表示,人的头部生长在20岁出头就基本停止。 医院声称他40岁还能长高,显然是骗局。 别说在这个年纪长高了,很多人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等症状。 受因素影响,身高会开始降低。
医院签订协议保证人长高4厘米
杨先生,身高163厘米,广东阳江人。 因为妻子的身高和自己相差无几,所以两人穿高跟鞋显得不太协调。 “如果你能长高几厘米,就更适合你老婆了。” 杨先生告诉记者。 说这就是我人到中年还在想方设法长高的主要原因。 2013年3月,杨先生在网上看到,广州市荔湾区一家私立医院广×医院有注射增高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番电话咨询,杨先生非常兴奋,立即从家乡赶往广州求医。
据杨先生的自述,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知道长高的可能性很低,但为什么他还是乖乖地给医院寄钱呢? “说到底,是这份协议让我感动。”杨先生对记者说。 医院最初强调,能不能长大,要看你的年龄。 你应该先去医院检查一下。 如果检查结果符合,就可以接受治疗。 经过所谓的检查后,广×医院的医生声称,杨先生仍有长高的潜力:两年之内,他可以长高4厘米。 “医院说在治疗前会和我签一份协议。” 杨先生拿出一纸“协议书”,上面盖着红色的印章。 2年内在原身高基础上增加4cm。 截至2015年5月31日,杨坤宁身高增加不足4厘米,广西医院内分泌科将退还医疗费用1.6万元。 协议中还明确规定,如果杨某身高增加3厘米,则退还一半医疗费,如果身高未达到3厘米,则退还全部医疗费。 ”
能让杨先生在40岁时长高4厘米的“疗法”,被他总结为三个字:“吃激素”。 交钱后的三个月里,他一共服用了四五次生长激素。
此后,还有两年的等待“生长期”。 “医生说,生长期越长,就会长得越高。”
2015年5月31日早已过去,杨先生的身高仍维持在2013年3月的水平。
他前往广×医院要求全额退款。 治疗他的医生已经离开了广×医院。 我给你退款。”经过一番交涉,副院长最终提出可以给杨坤宁2000元的“补偿”。
谈判过程中,一位即将辞职的广×医院医生对杨先生说出了“良心话”:一般25岁以下的人打针都有效,30多岁、40多岁的人之所以敢打接受它是因为它是有益的。 图片。 医生还透露,(内分泌)科当年是外包的。
身高限制在二十岁出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胡浩表示,为了判断孩子的发育进度,我们通常会建议做X线检查,看看骨骺是否闭合。
结合骨龄,这是一个可靠的客观衡量标准。 一般来说,女孩骨龄在15岁以上,男孩骨龄在17岁以上,骨骺已接近闭合。 当然,不同人的成长条件差异很大。 这就是成长的极限。
侏儒症的病因非常复杂,诊断和治疗侏儒症的关键是明确侏儒症的病因。 如果是由于非疾病性身材矮小,如家族遗传、身体发育迟缓等原因,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时个子比较小,但出生后生长速度正常,身高总是较低。比正常情况下。
食药监局尚未批准任何增高产品
事实上,由于当今社会在很多选择上对身高都有一定的标准,各种增高药物或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钙、锌、增高鞋垫、增高器材等。 ,层出不穷。
国家药监局曾发布提醒称,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中,根本不存在增高一说,但市场上却有不少保健品宣传增高。 广州市药监局负责人也回应消费者投诉称,到目前为止,国家药监局尚未批准任何增强功能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凡是打着增高旗号的保健食品或药品都是假的。
食药监局提醒显示,一些商家为了夸大所谓疗效25岁男还能通过什么方法长高,自行设定身高标准或暗自调整尺度; 然后邀请所谓的“名人”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来推销他们的产品; 这些“孩子”往往是厂家重金请来的“保姆”; 有些广告表现出戏剧性的增高效果求医网报道,比如一个20多岁的男孩在两三个月内身高增加了10厘米,这实际上只是电脑特技的杰作; 例如,正常人的身高上午比下午高1-2厘米,商家在下午测量身高。 服药后,早上会要求患者测量身高,因此身高本身的波动就成为厂家广泛宣传的一个问题。 “疗效显着”; 青春期的儿童每年生长的速度超过4-6厘米,但有些厂家称儿童的生长是增高药物的作用; 用标榜高科技、“国际一流”、“国内外奖项”、“美国最新技术”等医学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或说辞迷惑人; 一定要生长,但是性激素会加速骨骺的愈合,从而影响孩子最终的身高。 这和“饮鸩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家长和孩子“高度”沉迷,甚至采取不良措施,最终造成身体畸形或残疾,后悔就来不及了。
“虚假宣传”是医疗欺骗的常见模式
从举报人杨先生的自述中不难看出,他之所以陷入增高陷阱,并不是因为被医院推荐的技术所折服,而是因为被医院推荐的技术所迷惑。宣传花招,尤其是所谓的“保证增高协议”。
对此,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广东京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海峰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与魏则西事件类似,是典型的医疗诈骗,患者就诊的科室一般都不是正规科室” ,但是外包。他们虚假地声称患者认为他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尽管上述医院副院长并不承认协议上印章的有效性,但杨先生手中的发票上却盖有“广×医院收费专用章”。 “如果这笔钱真的交给了医院财务部门,那么医院就有责任,因为这是明显的虚假宣传,医院应该全额退还,并进行补充赔偿。” 王律师表示,广×医院的行为有推卸责任之嫌。
王律师提醒消费者,目前医疗市场存在不少虚假宣传问题,遇到此类问题应向卫生计生局投诉。 卫生计生局调查后,可以对医院给予行政处罚。 调查本身也有利于证据的确定,方便后期的司法处理。
王律师还强调,消费者不应事后追究责任,而应尽力避免错误。 为此,他提醒消费者在就医前要科学判断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
王律师特别强调了医院的资质。 他表示,少数医院以营利为目的,“什么都敢吹,什么都敢做,最后什么责任都敢推卸”,消费者看病时要多比较。
“医疗记录包括处方,可以与收费一一匹配。” 王律师表示,消费者在看病过程中,还应保存病历、检查化验报告、手术记录、缴费凭证等材料。
■健康提醒
常见的增高陷阱有哪些?
在如今这个“恐矮”时代,大家都非常重视身高,打开电视,都是铺天盖地的增高产品广告,网上搜索一下关于增高的相关内容超过10万条。 受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辉提醒,这些商业广告,甚至一些所谓增高医院的广告,往往都含有商业陷阱。
例如,厂家为了夸大其所谓疗效或让更多儿童购买产品,自行设定身高标准或有目的地调整尺度,然后邀请“明星大牌”利用名人效应,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 事实上,很多广告中所谓的受益人往往是厂家重金聘请的护士; 在其他广告中,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高效果,比如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使用某种产品后,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身高猛增了十几厘米。 事实上,这只是计算机生成特技的结果。
此外,还利用一些生长的自然规律,巧妙地“转移花草”。 例如,人的身高并不是固定的,每天都有一定的变化。 早上比下午高1-2厘米。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下午进行测量。 早上测量身高,那么身高本身的波动就成了厂家广为宣传的“疗效大”; 另外,青春期期间,孩子本身正以每年6厘米以上的速度生长,但有时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厂家为了所谓的灵丹妙药的疗效而盗用花草树木。 。
利用大家医学知识相对较少的优势,用一些先进的医学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来迷惑顾客,到处标榜所谓的高科技,到处拿着所谓的世界级,有多少国内外奖项,最新的美国技术等。也有一些厂家使用二代产品作为盾牌。 很多厂家往往郑重承诺,如果无效,将免费更换新一代产品。 、利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的地方,在全国性杂志、报纸或者其他媒体上发布广告欺骗消费者,混淆保健品和治疗药品的界限,吹嘘本厂的药品能包治百病等。很多所谓的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文号的产品,其实只是含有补钙、补铁等保健功能的普通保健品,而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22项功能中,没有增加此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李杰实习生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