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甲型流感高峰过去不久,
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较多。
“又发烧了”“这次咳得很厉害”
“像风箱,有点像哮喘”
看到孩子发烧、身体不适,很多家长都焦急万分。
“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处于高峰期,在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因咳嗽、喘息而住院的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据首位。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因为持续发烧、咳嗽、喘息明显而住院。”目前,呼吸内科病房有30余名患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
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唐兰芳表示:“4-5岁以下儿童如果近期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需警惕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
她还提醒:以前感染RSV的主要是2岁以下的婴儿,但这次也有不少4-5岁的儿童被感染。 因此,幼儿园及以下儿童若出现发热、喘息、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应警惕RSV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这是什么病毒? 常见症状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相比有何异同? 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为了解答家长们的疑问和疑惑,唐兰芳导演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解释清楚。
Q1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病毒?
RSV是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的单链负链RNA病毒,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2岁以下的婴儿感染RSV的风险较高,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肺功能受损的情况。 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
Q2
与往年相比求医网,本季RSV感染暴发是否异常?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异常,原因是:RS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受地理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在我国,RSV感染发生在冬春季节(约11月至次年2月),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冬季,RSV感染的儿童数量与日俱增,但去年冬季却一反常态,大部分感染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或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情况很少见。 今年4月以来,RSV感染日益增多,有些疾病持续时间较长。 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疫情期间的自我防护有关。 通过戴口罩、居家隔离、勤洗手消毒等措施,切断RSV传播途径,降低RSV感染率。 儿童对病毒的免疫力也普遍降低。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防控政策的变化,公共活动范围扩大、人员聚集,导致RSV感染增多,出现反季节疫情。
第三季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波感染的大部分症状是比较严重还是比较轻微?
目前,大多数RSV感染患儿症状较轻,经过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好转。 有的病情较重,表现为长时间发热和明显的肺部病变。
第四季度
感染儿童主要是婴幼儿,还是所有年龄段?
RSV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 然而,在最近的一波感染中,学龄前儿童的数量正在增加。 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发热、咳嗽、喘息等。 不明显。
Q5
RSV 感染后有哪些常见症状? 疾病持续多久?
RSV感染早期多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咳嗽、声音嘶哑等。 同时常伴有发热(体温很少超过39℃),还可能发生中耳炎。 通常病程2-4天后,很快就会出现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症状。 一般来说,自然病程为7-10天,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少数儿童感染RSV后,病程迁延,甚至咳嗽、哮喘反复发作。
Q6
重症患儿主要有哪些症状? 有哪些共同特点?
RSV引起的严重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气短、劳累、口唇紫绀、精神软弱、食欲不佳等。 患有心脏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的儿童。
Q7
与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相比,RSV有哪些异同?
今年以来,流行的病毒主要有三种,即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这三种病毒都是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会引起发烧、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哪种病毒感染。 尽管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症状,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短,通常是突然发烧,以高烧为主,而另外两种则是逐渐起病,RSV感染的患儿腹泻比较少见。 您可以参考表中的内容。 如果确诊,建议进行相关核酸或抗原检测。
Q8
感染后出现哪些症状,家长需要警惕并及时送孩子就医?
RSV感染儿童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和发烧。 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时胸部凹陷,或者精神差、烦躁、喂食困难或脱水,家长需要及时送孩子就医。
Q9
儿童 RSV 感染如何治疗和预后?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动态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
一般治疗: 1、吸氧: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给予吸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吸痰或生理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3.营养支持:无法经口喂养时,可给予鼻饲管进行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发烧嗓子疼鼻子,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RSV感染并发喘息的患儿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治疗,如果有细菌感染则可以进行抗感染治疗。 抗RSV特效药去年已在国内多家儿童医院完成临床试验,我科也参与其中。 该药预计将于今年正式上市。
Q10
儿童日常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RSV主要通过鼻咽或眼粘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 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儿童感染RSV后潜伏期为2-8天,一般为4-6天。 可用于预防RSV感染的帕利珠单抗尚未引入中国,目前也没有疫苗可用。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避免接触烟草和其他烟雾; 季节期间,限制高危婴儿前往托儿机构; 在任何地方洗手(用肥皂或酒精溶液); 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等。
Q11
还有其他提醒吗?
RSV感染具有自限性,大多数可以自行好转。 家长们无需惊慌。 日常生活中,每天可开窗通风30分钟。 定期对家中儿童餐具、玩具及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外出时佩戴。 口罩,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来说,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RSV感染的机会。
综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杭州网记者 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