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有家长发来求助信息:
朱先生您好。 我12岁的孩子有拖延症。 每天要被提醒十几次才能起床,上课也经常迟到,有时就是不去,还和他多说几句话,甚至还跟我吵架。 成绩在班里垫底的时候他并没有认真对待。 我什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拖延症是我们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他被告知需要做系统的咨询,弄清楚问题的根源,父母需要改变教育方式时求医网报道,他说,“听说心理咨询没用。” 在简单讲解了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效果后,他表示“听说远程咨询效果不好”、“面对面咨询距离太远”。
为什么我一直担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却像我一样焦虑地长大了
毫不奇怪,我们与上述家长进行过多次对话。 很多家长宁愿一直担心某个问题,也不愿迈出哪怕一小步“改变”——无论是观念上的改变,还是行动上的改变。 他们内心深处应该特别希望心理咨询师能有“一剂解千忧”的灵丹妙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有趣的是,我翻了一下聊天记录,发现这位家长在三年前,也就是孩子9岁的时候,也曾留言询问过这个问题。 最后也是因为“听说咨询没用”、“面试太远了”。 然后放手吧。
家长不是没看到问题,而是早就看到问题了,一直在担心(可能问了弱水三千多辅导员),但孩子还是长成了她担心的样子。 是什么样子的——越来越拖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最低。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类似的家长还有很多——他们似乎一直在为某个问题“着急”,但并没有为解决问题做出任何努力,哪怕是一点尝试。 问题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 原来的(家庭教育环境)不改变,复制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改变。
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变
孩子的成长问题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挨打,拖延就催促,孩子不好就宁愿父母替他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主要靠“自我意识”等焦虑症怀疑自己有病,而且极其固执。 这些概念主要是从祖先的经验中学到的,是否有科学依据尚未得到验证。
孩子的教育行为往往受教育观念的支配。 思想不会改变,行为也不会改变。 如果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担忧仅仅停留在“焦虑”的层面,而不提升到“行动”的层面,如果不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回到源头从根本上反思不当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成长,自然只会走父母的路。 如果没有了固有的轨迹设定和构建的影响环境,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父母的教育没有改变
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主要来源于“祖传”和“自我体验”。 他们既不讲科学原理,也不看实际效果(如果没有效果,通常会归咎于孩子的错),基本上是固有的、惯性的。 扔进模型。
比如打骂,显然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有的家长还坚信“棍棒下出孝子”,经常打骂孩子; 明明催促会导致孩子拖延,有些家长还是无法忍受。 每天都得催促你; 显然做工作会剥夺孩子独立发展的机会,有的家长却还想抱着孩子往前走。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环境的产物,而家庭环境主要是由父母的态度、表情、言行、教育方式决定的。 父母的教育方式催生了孩子的问题,却又期望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孩子的问题。 这就像用刀制造伤口,却期望用同一把刀来治愈伤口。 。
家长的“焦虑”尚未转化为行动
孩子的成长是一项大工程,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题。 作为没有学过《育儿课程》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很正常。 很多家长都深谙“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的道理。 他们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时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从而弥补自己辅导技巧的不足。
比如双胞胎是否应该分在一个班级,孩子上小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孩子上中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孩子作业拖拉怎么办,孩子成绩落后怎么办,孩子有早恋倾向怎么办,孩子自卑怎么办,孩子抑郁怎么办,孩子有早恋倾向怎么办拒绝与家长沟通等,家长会提前预警,密切跟进,通过专业咨询获得有效启发,积极引导孩子成长,少走弯路,获得良好的结果价值。
但也有一些家长,遇到问题时宁愿坐以待毙,也不愿做出努力。 他们宁愿询问邻居和亲戚,也不愿询问专业人士。 他们停留在“焦虑”的状态,始终没有进入“改变”的状态,导致一些简单的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有的甚至演变成严重的问题。
行动是治疗焦虑的最佳良药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小镇上有一位贫穷的信徒每天去教堂向上帝祈祷:“上帝啊!请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上帝说:“我早就想实现你的愿望了。” 可怜的信徒说:“可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中过彩票呢?” 神说:“你天天祷告,却没有买过彩票,怎么能中彩票呢!”
——即使上帝要帮我们实现愿望,我们自己也必须采取行动,这样上帝才有机会创造奇迹。 看一辈子电视剧,成不了电视导演; 读一辈子小说,成不了作家; 为孩子操心一辈子,不会成为善于带领孩子成长的高绩效父母。
只有教育者行动起来,家庭环境才能改变; 只有家庭环境改变,孩子才能遇到新的成长机会,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治愈。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零。 愁千遍无用,问万遍也没用。
只有尊重职业、积极行动,才能成长自己,走对方向,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带领孩子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