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天气由热转冷,不少人出现头痛、咽干、恶寒、鼻塞等感冒症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广东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也是常用的中药——葛根。
葛根被誉为“亚洲人参”,葛粉也被称为“长寿粉”。
在广东,葛根是餐桌上常用的食疗佳品。 可制成葛粉煲汤或泡汤,也可直接蒸食,也可用来煲汤。 新鲜葛根与猪肉、猪骨等一起煮汤食用。 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它适合男性、女性和儿童。
葛根的药用价值
古代入药的葛根不止一种。 唐代以前,人们认为葛为最佳药材,而食用葛、甜葛主要用作食疗,也可入药,但品质不如葛。
在民间,用葛根食疗、提取葛粉的做法相当普遍。 这种习惯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明代。 李时珍首次明确指出葛根有家养种和野生种,直至清代《植物名实》并列描述了家养种和野生种两个品种。 葛根可作为葛根道地药材。
▲葛根饮片
▲粉根片
中医认为,葛根性凉,味甘辛,具有清热解毒、舒筋退热、清透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 ,并解酒。 临床上常用于外感温病所致的温病。 症状包括发烧、恶寒、颈项强直、腰痛; 阴虚燥热口渴;
若风热感冒引起发热、颈背疼痛、头痛、咽痛、口干等症状,可服鲜葛根汁,或将鲜葛根与菊花、牛蒡、薄荷、生姜等一起煎服。和解热功效。
若发高烧,口干口渴明显,可将鲜葛根、芦根、芫荽根一起煎汤,当茶饮用。
糖尿病口干渴者,可用鲜葛根与麦冬、党参等一起煎汤,代茶饮用。
对于脾虚泄泻的儿童或老人,可常服葛粉,或将鲜葛根与党参、白术、茯苓等混合食疗。
干葛根
干葛为干燥的葛根。 干葛根的生津作用减弱,但升降发散作用加强,故可用于治疗感冒、腹泻。 尤其是感冒伴有颈部肌肉紧绷不适时,使用葛根有舒筋的功效,还可以发汗祛邪。
葛根的现代研究
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葛根素、葛根黄酮、葛根素木糖苷、大豆苷元、大豆黄酮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降血糖、降脂肪、保肝、解酒等作用。
1.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管循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不仅能改善心肌氧代谢,还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广泛阻断β受体等作用。 迟滞。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吴伟教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葛根(30-60g)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失眠、焦虑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护胃养肝、醒酒
葛根的解酒作用在《神农本草》、《药性论》、《本草拾遗》、《千金方》等传统经典医学书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食疗本草》云:“葛根蒸食而食,解酒毒”。 《千金方》又云:“治醉酒,葛根汁一斗二升,饮之,醒而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不仅能缓解胃中酒精的吸收,保护胃粘膜,还能促进酒精在肝脏中的分解和排泄,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缓解头痛。饮酒后出现脑肿胀、脸红、耳朵发红等症状。
葛根汁饮料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使乙醇引起的血液粘度异常恢复正常。 因此,吴伟教授建议:对于经常在社交场合饮酒的人,可以将45-60克葛根(或10-15克葛根花)放在餐桌上,用水煮沸,经常代茶服用。 ,具有极佳的保肝解酒功效。
3、调节脂肪、降低血糖
研究表明,葛根汤及其有效单体(葛根素、葛根素总黄酮等)主要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相关糖脂代谢因子的水平,增强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的健康。 肥胖、乏力、乏力、口干渴等,有明显的降脂、降糖作用。
临床上,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可以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4、舒筋退热、生津止渴
中医认为,葛根具有解筋、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又因其清散性,常用于治疗内热口渴、麻疹等。
现代研究表明,葛根主要通过影响体内发热炎症因子(如TNF-α、热休克蛋白HSP70 mRNA等)的表达来抑制体温升高,对多种发热性疾病有明显疗效。类型发烧、口干和口渴。
广为人知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备制剂“柴葛感冒退热颗粒”因其良好的退热效果而备受临床医生追捧。
5、生发清阳,健脾止泻
葛根主要通过健脾和胃、清阳来发挥健脾止泻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疾病。
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可降低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液中相关炎症因子或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内毒素)水平,达到抗菌、抗炎作用,从而缓解患者腹痛、腹泻等症。
6、滋养、美白、抗衰老
葛根具有一定的清热利湿、滋补美容、美白抗衰老的功效。 广东地区一直有用老火熬好汤的习惯。 其中,传统药汤——“粉哥鲮鱼红豆汤”更受岭南地区群众喜爱。 它的食谱。 为防止药寒,可加几片生姜。
研究表明,葛根富含异黄酮(葛根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增强皮肤的抗氧化能力,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其他应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在辨证辨证的基础上,在复方汤剂中加入葛根15-30克,重复使用至45-60克。
● 治疗急性胃肠炎,加葛根芩连汤。
● 颈椎病可用颈椎偏方(葛根、川木瓜、威灵仙、鸡血藤等)治疗。
●清热祛湿筋骨汤:葛根300克,赤小豆100克,炒鲮鱼1条,瘦肉250克,生姜3片。 可治疗胃肠病(湿热证)、落枕(湿热型)、便秘(脾虚湿热型)。
● 葛粉:15-30克,开水调成糊状。 具有健脾清热、生津止渴、消暑解酒的功效。
▲ 葛粉
●葛根:15克,水煎代茶,解酒解酒。 或加中药复方汤剂。
▲ 歌花(来源:中国植物图片库,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康瑞华拍摄)
使用葛根的注意事项
①葛根的用量不同,其功效也不同。
据《医药品》记载,“若多用二三钱,可治筋邪,发达间肌,发汗,属足阳明胃经之药”。 “若用五六穴以下,可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火、牙痛、口臭。也可与健脾药合用,有提神醒脑之功。”脾脏。”
②因葛根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常食。
③容易呕吐,胃寒者慎用葛根。
④低血压、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古书中记载的葛根
《神农本草》:甘、平,主治口渴、热病、呕吐、肢体麻木、滋阴解毒。
《名医》:无毒。 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舒筋发汗,开窍,治金疮,止痛求医网报道,肋风痛。 根汁,大寒,治口渴、伤寒、烈热。
《本草求真》:葛根专入胃,兼入脾。 性味辛甘,轻轻举起,可入足阳明胃经,刺激胃气上行,生津止渴。 王昂说:“风药多为燥性,单用葛根就可以止渴,因为它能升胃气,入肺生津液耳。” 兼入脾经开窍发汗,脾主肌肉,舒筋退热。 乃因伤寒、太阳病,传至阳明,则头沿经痛,胃受阻,气不升,入肺则渴。 胃主肌肉。 气不通畅,就会生热。 其气升生津液,筋骨退热。 因身轻而舒筋,因气升而生津液。 而且不存在重新引入的可能性。
《药解》:治伤寒,胃虚止渴,解酒怪毒,治热疟,巴豆,百药。
《净月全书》:味甘,气寒。 气淡于味,浮微沉,阳中微阴。 用此者,以凉用,虽善达诸阳经,但以阳明为最。 因其气轻,善达诸阳经,又以阳明为最。 因其气轻,善于发汗。 凡是化解之药,皆大热辛,此药性凉甘,故解温热时,可治疫病。 对于又热又渴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 应奉为王,柴、芳、甜、橙为伴。 尤能散积火,治头痛,治热疟,疮毒不清,解酒除烦,生津止渴,消胃热,杀葛、巴豆、毒箭、金疮等伤。
葛根在经典方剂中的应用
葛根汤
葛根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发汗解表、生津舒筋的功效。
感冒、流感、内耳眩晕、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 症状多为头痛、项强、身痛重、恶寒、皮肤痒、无汗、鼻塞等症状。
葛根具有祛邪、生津、通络的作用。 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 方中可加桔梗止咳来治疗咽喉肿痛; 加厚朴花、川芎清鼻窍,可治疗鼻炎。 体热口渴,加石膏;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具有舒筋清热的功效。 多用于风寒感冒、瘀滞热证。
症状有轻度恶寒,身热增多,无汗,头痛四肢酸痛,目痛鼻干,烦躁失眠,眼眶疼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泛。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和头面部综合症。
葛根食疗推荐
01
葛根山药排骨汤
材料:葛根15克,山药一根,排骨一根,生姜两片(1人份)。
做法:将葛根、山药洗净。 将排骨洗净,焯水。 将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煮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吃骨头,喝汤。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生津止渴、安神、促进睡眠。
02
红糖葛根汤
材料:葛粉50克,红糖20克。
做法:将葛粉与适量冷开水混合,然后将葛粉用开水冲至晶莹剔透,加入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舒筋生津清热,适用于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心烦口渴。
03
葛根桃瘦肉汤
材料:葛根15克,五指桃15克,瘦肉200克。
做法:按照通常做汤的方法发烧低血压,将所有材料一起煮。
功效:具有舒筋散寒、补中益气的作用。
04
葛根葱汤
原料:葛根60克(鲜品100克),葱15克。
做法:葛根切片,葱切段,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中火煎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发汗解表,舒筋退热。 适合感冒、发烧、头痛、颈部和背部肌肉酸痛的人。
05
葛根粥
原料:鲜葛根150克(干品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鲜葛根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粳米洗净,与葛根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加入精盐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特别适合夏秋季节保健食用,或高血压、糖尿病、脾虚慢性腹泻等人群食用。 ■
【来源:本文内容整理自广东省中医院(医疗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头颈科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李云英教授) )、杏林火热理论家(医学指导:广东省著名中医大师、国医大师吴伟教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