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发烧是婴儿患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一旦出现发烧,家长就会感到非常着急,尤其是看到体温计上的温度节节升高,就会非常着急。
关于发烧,我们的意识中始终存在着很多错误的想法和观念。 尤其是从各种渠道听说发烧会烧坏大脑,甚至引发脑膜炎……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有这样的担忧。 但后来认识了很多儿科医生,在孩子一次次发烧的情况下,我也渐渐改变了想法。
发烧只是免疫系统被动员起来对抗病毒的标志。 通常将腋温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热。 腋温37.3℃~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绝大多数发烧,甚至是高烧、超高烧,都不需要注射退烧。 对于绝大多数 3 个月以上的婴儿来说,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伤头部。 人体蛋白质只有超过41度(腋下温度)才会发生变异,低于这个温度发烧不会烧伤大脑。
发烧不会让孩子患上脑膜炎。 发烧是脑膜炎的症状之一,但脑膜炎常伴有头颈部僵硬、昏迷等症状。 所以当你发烧的时候,妈妈不用太担心。 只要宝宝腋下温度在38.5℃以下,宝宝精神状态良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就不需要退烧。
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5℃,妈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宝宝精神好的话,可以观察看看。 如果宝宝精神不好、昏昏欲睡,就要赶紧退烧。
退烧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让宝宝能够正常进食和睡眠,并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体力来对抗疾病; 二是防止宝宝因高烧可能引起的热惊厥。
一两次热惊厥通常不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所以家长不必太担心。 但反复的热惊厥会对宝宝的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有的还会演变成复杂的热惊厥或癫痫,应尽量避免。
但退烧只能缓解发烧症状,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
如果体内的致病菌不被杀灭,导致发烧的炎症不被消除,即使短时间内体温下降,很快就会再次烧伤。 只有找到病因,消除发烧的根源,“治本”,才能真正退烧。
帮助宝宝退烧时,除了常用的退烧药外,还有很多退烧特别有效的绿色方法。 它们一使用就有效。 今天我就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1 藿香正气液敷脐
取一个棉球,吸去藿香正气液,涂在宝宝肚脐上,并用医用胶布固定。 一小时后发烧就会消退。 这种方法是针灸师推荐的。 操作简便,见效快,对退烧特别有效。 它还可以治疗腹泻。
2 青天河水+骑马过天河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中线上,从手腕到肘部形成一条直线。 用食指、中指沾些清水,从手腕至肘部推压300~500次,称为青天河水。 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相同,但操作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浸入水中,然后从手腕到肘部敲击皮肤,发出类似“小马过河,马蹄拍打水面。 。
敲打的同时,向同一方向吹气。 天河水是人体清凉之源。 按压此穴,就像打开了身体降温的开关一样。 它可以加速水蒸气的蒸发,因此可以快速带走体内的高温。
3 外感四大方法
打开天门100-150次,用双手大拇指从眉心交替轻轻推压至前发际线。
推坎宫100-150次,用两拇指前侧从印堂穴沿眉心推至眉尖太阳穴。
揉太阳穴1分钟,用中指指尖由轻到重揉揉太阳穴。 揉晒太阳可以发汗退烧。 如果发高烧,就要用力擦。
摩擦耳后高骨1分钟。 从耳后高骨处向下触,有一个凹陷处,这就是耳后高骨。 用两个拇指或中指的末端揉捏。
4 抽出六脏300次
六符是前臂侧面靠近小指的直线,从肘部推向手腕。 这个穴位可以减少脏腑的余热。 如果宝宝发烧在39.5度以上,妈妈可以直接按压这个穴位,特别是对于持续高烧且宝宝精神不好的情况,效果更明显。
5 蘸鹰嘴豆
将双手浸入水中,反复按摩脊椎20次。 最后,在背上的水蒸发之前,用嘴自下而上吹气,一直吹到大椎穴,使水蒸气散去、吹干。 此法还可快速带走高温,与四大外感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6 葱油擦手掌
一把大葱,切成丁,拍碎,用纱布包好,挤出葱汁,然后加入少量香油拌匀。 将手指蘸上葱油,在孩子的手掌、脚部、额头、颈部、背部揉搓二十、三十次。 很快,宝宝就会出汗,出汗后发烧就会退去。
7块生姜裹手腕
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上,用医用纱布包好宝宝发烧三天后拉肚子,用胶粘剂粘上用胶带固定一下,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虽然这些方法对于退烧非常有效,但最终还是要了解宝宝的情况,对症治疗,发烧才会真正消退。 否则,即使短时间内退烧,炎症尚未消除,体温仍会反复出现。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疾病都会导致宝宝发烧。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进行治疗。 如果妈妈无法自行判断宝宝的病情,最好先去医院确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1.儿童急性皮疹
这是 1 岁以下婴儿发烧的最常见原因。 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出现一次急性皮疹,只有少数婴儿不会出现,因为他们对潜伏感染有免疫力。
小儿急性出疹最典型的症状是突然发高烧,一般持续两到三天,有时体温可达39-40度。 烧完全退后,头部和身体出现红色皮疹。 大约三四天后,皮疹会自行消退。
幼儿急性皮疹只有皮疹出来才能判断,所以大多数急性皮疹的孩子发烧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只能简单告诉你“病毒感染”。
如果妈妈不知道宝宝是否出现急性皮疹、发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判断:一是发烧前有无异常,发烧后宝宝是否有其他不适;二是发烧前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烧后是否有其他不适; 二是宝宝是否出现过急性皮疹。
如果没有感冒,没有呼吸道感染,没有吃得太油腻,只是突然发烧,发烧后没有其他不适,也没有小儿皮疹,只是突然高烧不退,那么很可能是急性儿童皮疹。
小儿急性皮疹引起的发热,可用藿香正气水涂于肚脐,或用青田河水退热。 小儿急性皮疹通常会发烧2-3天,因此即使退烧,也会再次出现。 妈妈们不用太担心。 儿童的急性皮疹会自行消退。 当婴儿出现皮疹时,不需要药物。 妈妈只需帮助宝宝进行正常的保健即可。
特别提醒:小儿急性皮疹一定是在发烧完全退后,然后身体上出现皮疹。 如果宝宝发烧时出现皮疹,可能是麻疹、风疹、水痘、川崎病等疾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 寒冷
感冒发烧是最常见的。 宝宝感冒前通常会有一些症状,比如家里空调开得太低,或者温度突然变化,宝宝穿得太多或太少等。 除了发烧之外,感冒通常还伴有咳嗽、流鼻涕和头痛等症状。
一般来说,咳嗽伴有黄痰、流鼻涕多为风热感冒。 咳嗽有泡沫痰、流鼻涕多是感冒。 如果宝宝患有风热感冒,可以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比如金银花露、菊花茶等。如果宝宝患有风热感冒,可以喝点姜茶、葱汤等热性食物,可以起到帮助的作用。汗。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小儿推拿四大手法治疗外感引起的发烧,不仅可以退烧,还可以治疗感冒。
3.轮状病毒
秋冬季节是轮状病毒的高发期。 轮状病毒的早期症状有点像感冒,发烧、流鼻涕和呕吐。 两三天后,宝宝开始腹泻。 对于轮状病毒的退烧,建议用藿香正气液涂在肚脐上,也有助于止腹泻。
轮状病毒具有自愈性,一般腹泻三四天后就会自动好转。 腹泻期间需要多补充水分,饮食上也要注意。 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浓米汤或者煮粥炒饭。 同时逆时针按摩腹部1-2分钟,揉肚脐2-3分钟,可缓解腹泻。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多是高烧引起的,体温常常超过39度,有的扁桃体化脓的宝宝,体温会超过40度。 在这样的温度下,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紧张。 对于扁桃体炎持续高热,可采用敷脐或退六脏+清天河水+跨天河击马+浸水捏脊等综合方法。
退烧只能暂时控制体温。 治疗扁桃体炎的关键是控制炎症,否则会持续发烧。 有时候会出现发烧用了,但孩子还是高烧的情况。
妈妈可以用嘴吮吸宝宝的天突穴。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传统的刮痧方法,可以快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吸出的红色枷锁应迅速吐出并用水冲洗。 如果妈妈有皮肤破损或者口腔溃疡,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5、积食发热
如果宝宝在一段时间内吃太多肉,或者突然吃得过多,就很容易积食。 积食的主要症状是入睡后突然咳嗽。 当咳嗽达到一定程度时,宝宝就会忍不住呕吐。 然后半夜开始发烧。 采用清天河水的方法,可以快速退积食热。
对于积食引起的咳嗽,可以用生白芝麻和冰糖煮水,温热后给宝宝喝,可以快速止咳。 家长一定要重视积食引起的厌食。 这个阶段,让宝宝饿着比让他吃饭要好。
6. 耳鼻喉科炎症
耳鼻喉的炎症往往伴随着病毒感染,所以也会出现发烧的情况。 这种发热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来退热。 退烧的同时一定要治疗耳鼻喉炎症,否则体温会不断反复。
7. 疫苗接种
因接种疫苗而出现轻度发烧的宝宝不少,但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疫苗后。 接种疫苗引起的发烧可以涂在肚脐上,也可以用治疗外感感染+浸水捏脊帮助退烧。
8. 出牙热
有些孩子出牙的时候也会发烧,仔仔就是这样。 门牙长出时,没有特殊症状。 当大内牙开始长出时,每长出一颗牙齿,就会发烧。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烧。 烧退后,又一颗小牙又掉了出来。 使用青天河水可以直接降低牙热。
9、其他原因
肺炎、水痘、麻疹、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等都可能引起发热。
当宝宝发烧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 如果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发烧,可以用上述方法帮助宝宝退烧,同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特别提醒:大家很容易关注高烧,担心宝宝发烧。 其实,高烧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低烧。 去年,我一个叔叔的孙女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 最初的症状是低烧十多天,但由于症状不明显,家人没有理睬。 因此,如果宝宝连续几天出现低烧,大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原因,千万不要忽视。
如果宝宝体温低于38.5度,妈妈可以用物理方法帮助降温。 虽然我个人觉得物理方法用处不大,但是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建议:
1.洗个热水澡。 通过洗澡达到全身降温的目的。 洗澡时水温最好控制在35℃至37℃。 还要注意调节浴室和房间的温度,水温和室温不要相差太大。 如果室内温度比浴室温度低很多,给宝宝洗完澡后求医网报道,先擦干再带出浴室。
2.温水浴。 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 这种方法可以扩张宝宝皮肤的血管,让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而当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身体时,身上的水分就会蒸发,带走部分水分。热。
3、多喝温水。 少量多次喂,不要一次喂太多,这样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宝宝体内热量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