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黄疸是小儿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发黄。 大多数黄疸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无需特殊治疗,2~3周即可自行消退。 但也有一小部分黄疸与疾病有关,且持续时间较长。 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求医网资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儿童黄疸有哪些类型?
1、生理因素
由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出生后2~3天皮肤和眼球变黄,一周左右达到高峰。 多吃牛奶和排便可以减少红细胞破坏量,促进肝酶的成熟,非结合胆红素会被代谢并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黄疸会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足月儿两周内即可消退,早产儿则需要3~4周消退。
2.病理因素
常见于遗传代谢病、败血症、溶血病、肝炎、母乳性黄疸等儿童,其中最可怕的是胆道闭锁。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早,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短时间内加重,持续时间较长,检测后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
小儿黄疸常见有哪些疾病?
1.遗传性代谢性黄疸
脂质、氨基酸、糖类、胆汁酸等代谢异常可通过一般基因检查明确诊断,并可通过早期科学规范治疗得到改善。
2.小儿溶血病
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产生不与孩子红细胞抗原融合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脐带进入孩子体内,使孩子体内的抗体对红细胞产生免疫细胞抗原,破坏大量红细胞,造成溶血。
3、小儿肝炎
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
4.小儿败血症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产生过多的毒素,从而导致全身感染。
5.胆道闭锁
由于有害因素的影响,肝内、肝外胆管发生免疫炎症,导致胆管闭锁,肝脏分泌的胆汁难以进入肠道,从而滞留在肝脏内。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温馨提示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鼓励孩子多吸奶、多排便即可。 如果是病理因素,则应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最严重的是胆道闭锁。 一旦确诊,应适时采取手术治疗,促进胆汁流出。 如果出现溶血性黄疸,还应考虑换血。 还可以采取光疗,可以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