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积食
求医网信息
孩子积食应该是每个家长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但常见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忽视。 食物积累就像多米诺骨牌。 如果忽视它,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我见过很多小病不轻的孩子,咳嗽、反复发烧、胃痛、睡眠不好,扰得大人无计可施。 这时候就得检查一下是否是食物堆积引起的,找到正确的原因,那么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吃得过多?
家长应该在孩子出现“新积食”,即积食时间还短的时候,尽快“启动”,帮助孩子消除积食,所以发现孩子有积食非常重要尽快积累。
那么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是否在积累食物呢? 其实,每天只要花10秒,就足以判断孩子的消化情况。
首先看孩子的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一层薄薄的,我们称之为薄白苔。 如果孩子的舌苔厚厚、油腻、发白,很可能是由于食物堆积所致。 有些食物长期积累就会化为热气,化热后就会出现黄色的苔藓。
二看排便情况
大便是消化最直接的表现。 积食的孩子容易出现便秘、腹泻。 只要孩子大便出现异常,如硬结、稀便、泡沫、奶瓣、稀湿等,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
第三次呼吸
当孩子肠胃积滞时,食物积聚在胃肠内产生热量,热量上行,孩子口腔里就会有酸味,要排除蛀牙等口腔问题,尤其是起床时。早上起来,味道很臭。 提醒孩子他已经积累了食物。
第四看睡眠
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好,趴着睡,翻来覆去,磨牙,大汗淋漓,哭闹6岁小孩感冒咳嗽,很可能是积食。 想想晚上是不是吃得太多了,以后需要控制一下。
第五看手脚
积食的孩子胃肠有热,摸起来胃胀,孩子可能会主诉胃痛。 妈妈感觉手脚底比平时更热,一定要警惕积食。
第六看脸
积食之子,积滞化热。 家长通常认为这是“热”的表现。 比如眼屎过多、嘴角溃疡、嘴唇发红等,这个时候不要盲目给孩子喝花草茶、火药。 清热多属寒,寒伤脾。
孩子的根部、太阳穴、额头上有青筋; 气池发绀、面色偏黄、面部出现白斑等,都是脾虚的表现。 脾虚易积食,久积则伤脾。 这些都是相关的,所以家长也应该注意这样的症状。
如果我的孩子积食,我该怎么办?
发现问题了,如何解决? 对于孩子来说,脾常常是不足的,家长需要注意日常喂养,不要吃得太多,控制饮食,7包就够了,尤其是晚上。
新积的孩子可以通过少食、按摩、食疗等方法来缓解和改善。
小儿按摩
每天多给孩子进行小儿按摩,以健脾消积。 对于1岁以下的儿童效果尤其明显。
1 清胃经 300次
2 健脾经300次
3 顺运八卦200次
4 清肝经200次
5 正反揉腹部各200次
6 揉足三里200次
饮食
【可食用】
如果想让宝宝脾胃好,少积食,可以常吃一些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板栗等。 、麦芽、蘑菇等。
【不要吃】
性寒、易伤脾气的食物——如苦瓜、柿子、西瓜等。
口味浓重、油腻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物——如肥肉、甲鱼、牡蛎等。
以8岁左右的学龄儿童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方剂。
山楂麦芽汤
主料:山楂5克,麦芽15克,干山药15克,陈皮2克,瘦猪肉100克。
制作方法:将山楂、麦芽、干山药、陈皮洗净去尘,浸泡30分钟,瘦猪肉洗净切块,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热,然后改中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用量:饭前30-60分钟喝一小碗汤,每周2-3次。
如果是小孩子长期伤脾,就要排除积聚导致的积滞,做到健脾养胃的同时。 此类孩子会出现长期便秘、食欲不佳、面色枯黄、头发干枯、体瘦不长、下眼睑青黑、舌苔厚黄等症状,此时仅仅排除积聚是不够的。
需要合理组方,既能消积又能健脾。 消补兼备,系统调理求医网信息,提高了孩子的脾胃功能,积食自然就好了。 那么积食引起的咳嗽、反复发烧、胃痛、失眠等问题自然就会解决,孩子就能健康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