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文/张玉娇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外科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凤凰网“肿瘤信息局”特约专家
编者按:就在今天,当地时间7月18日,具有200年历史、影响因子(IF)最高的国际知名原创科研医学期刊《柳叶刀》普通号(IF:170),在简单放射外科SABR以Fast Track专题报告的形式,由美国MD癌症中心杰出终身教授、国际放射外科协会董事会成员Joe Y. Chang张玉娇博士主持肺癌研究 (IASLC),在线发表。 肺癌早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肺间质复发的PD-1免疫治疗(、、O药)加放射外科(I-SABR)随机研究的显着结果。
结果显示,与单纯SABR相比,I-SABR在对照组基础上使4年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降低了62%(HR:0.38,p=0.006)。 而且,这种方法对于PD-L1阴性肺癌仍然有效。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首次通过随机临床研究的方法证实I-SABR的理论和疗效,开创了I/II期早期肺癌放射免疫治疗的新纪元。 《柳叶刀》同时对该论文发表了专题评论文章。 评审教授对I-SABR的策略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玉娇教授是凤凰网“肿瘤信息局”特聘专家。 我们首次邀请张教授撰文介绍这项可能改变早期肺癌治疗的重大研究成果。
核心总结:
1、7月18日求医网,《柳叶刀》专题报道美国MD癌症中心终身教授张玉娇的重大研究成果,可能改变早期肺癌的治疗。 张教授首创的I-SABR放射免疫治疗使早期肺癌无病生存率提高了62%。 这意味着早期肺癌无需手术即可治愈,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新选择。
2、传统癌症治疗中,手术切除一直是早期实体瘤治疗的主导。 I-SABR精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创新策略,可以达到杀伤肿瘤、预防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的最佳效果。 张玉娇教授自2012年起致力于I-SABR理论和临床课题的研究,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他先后发布了多项研究结论,逐渐获得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3、在I-SABR策略的探索性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的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得以复活。
放射和肿瘤外科:癌症治疗的一个世纪历史
手术切除癌症是早期癌症治疗历史最长、疗效最明显、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近一个世纪以来,手术切除一直是早期实体瘤治疗的主导。
然而,早在一百多年前,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居里夫人就首次利用X射线治疗肿瘤。 21世纪,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X射线直线加速器、质子重离子治疗等的进步,无创精准攻击癌症已成为癌症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弥补了很多患者无力承担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不干净的缺点。 前沿的放射治疗方法和策略不断挑战手术治疗在某些肿瘤治疗中的局限性。
2015年,张玉娇教授和国际知名胸外科教授Jack Roth团队在IA发表了首个比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ABR和早期肺癌手术随机临床试验。 这项探索性研究首次表明,SABR 的总体生存率与手术相似,但在创伤和副作用方面优于手术。
2021年,张教授和Roth博士团队发表了一项比较SABR和VAT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它验证了早期肺癌两种治疗方案的五年总生存率无显着差异的重要结论。 该研究成果确立了早期肺癌的治疗标准,多学科MDT综合治疗。
然而,无论手术切除还是放射外科治疗,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继发原发性肺癌仍然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罪魁祸首。 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是摆在肺癌临床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张玉娇与97岁美国女患者合影(经患者同意发表)。 这位患者接受I-SABR免疫放疗和手术已经近十年了,目前已经完全康复。
I-SABR,十年磨一剑
进入21世纪,肿瘤免疫学的创新日新月异。 2018年,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两位学者因发明CTLA-4和PD-1(James P.和Honjo)免疫检查点通路和阻断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阻断这一通路的免疫疗法首先开始用于黑色素瘤,然后用于第四期转移性肺癌,并在疗效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与此同时,一个新旧概念——放射免疫学也悄然出现。
早在2012年,当免疫疗法刚刚开始应用于IV期肺癌的临床研究时,张教授就首次提出了I-SABR理论和临床研究课题。 但这一计划当时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和制药公司的重视,也没有人愿意投资I-SABR临床研究。
2016年,张教授在Nat Rev Clin Oncol(IF 67)上发表了多年的思考,并创造了“I-SABR”这个名字(意为免疫治疗与SABR相结合),倡导精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创新策略。
I-SABR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大剂量免疫杀伤放疗不仅可以杀死肿瘤,同时还可以释放肿瘤相关抗原。 这种抗原可以成为肿瘤特异性免疫疫苗,激活机体抗癌能力,同时放射治疗还可以改变肿瘤的微环境,打开免疫杀伤细胞进入肿瘤核心的途径,使“对免疫治疗没有反应的“冷肿瘤”变成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的“热肿瘤”。 在这种情况下,当与免疫检查点、PD-1、PD-L1或CTLA-4等外源性免疫治疗相结合时,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最佳杀伤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的目的。提高治愈率。
两年后,张教授在Nat Rev Clin Oncol上重新发表了论文。 针对业界对I-SABR概念的理解和实践的局限性,他在安全的基础上推出了多靶点放疗,甚至适用于所有实体。 “I-SABR”2.0升级版,是“I-SABR”2.0的升级版,批量、阶段性拓展病灶广谱抗癌作用,再次让这一创新疗法得到广泛认可由行业。
2021年,张教授所在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与欧洲团队在《IF:103》中联合报道了I-SABR治疗IV期肺癌的最新随机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张教授对I-SABR单病灶照射局限性的判断; 同时,也验证了张教授的假设,即超高辐射剂量(每次12至15Gy)更有利于刺激人体免疫反应。 与此同时,多病灶靶点的照射也逐渐开始受到行业重视,包括张教授所在的MD肿瘤中心在内的多家医院都开展了针对多发转移性肺癌的III期随机研究。
▎一位参加I-SABR研究并三次战胜肺癌的患者发表了关于她的故事。
《柳叶刀》特刊发布:I-SABR提高早期肺癌治愈率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免疫治疗对于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比早期癌症患者更为明显。 不过,张教授并不完全同意。 他认为免疫疗法对于看不见的微转移可能更有效。 同时,利用SABR切除可见的原发癌病灶并释放肿瘤特异性相关抗原,可以激发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可能比单纯的手术切除有额外的疗效。 在免疫治疗的加持下,这种协同作用或许会让疗效更加显着。
7月14日,张教授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以HR 0.38的优异表现(其疗效在所有肺癌报告中比免疫治疗更显着),支持了张教授的预测。 本文首次采用随机临床研究的方法确立了I-SABR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在早期肺癌方面。
接下来要研究的是验证I-SABR对长期总生存OS的获益程度以及如何优化患者选择,并继续探索I-SABR的免疫生物学机制。
张教授与人工智能AI专家吴嘉博士团队合作,优化了I-SABR患者选择的影像图谱的AI模型分析,近期将与大家分享。
与此同时,张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James博士的实验室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探索I-SABR的免疫学机制。
I-SABR策略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新的生命
在 MD 癌症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一半都参加了某种类型的临床研究。 数据显示,这些人的总体疗效优于未参加临床研究的患者。 这也是很多患者前往美国各大医院中心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I-SABR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癌症的临床研究花病了需要怎样治疗,不仅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治愈率,也使得一些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癌症得以探索性研究和临床应用。 越来越多的,甚至一些被视为“死马当活马医”的患者获得了新生。 这些人中就有《凤凰周刊》原主编、《无国界病人》作者施永刚先生。
石先生近十年的抗癌历程中,在国内最好的肿瘤医院接受了手术切除和标准化疗,但2013年仍然出现全身广泛转移,那是他人生的最低点,也是最危急的时刻。他生命中的时刻。 当年,他来到MD癌症中心,报名参加I-SABR的I期临床试验。 在张教授的大力支持下,4年间他接受了多次、多部位、多次放射剂量以及多种免疫药物,被张教授定义为“脉冲()I-SABR”治疗。 4次复发均采用I-SABR治疗,成功逆转了病情恶化,让石先生转危为安。 从2019年2月至今,史先生连续4年半没有发现任何复发迹象,也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一名原本被判定只剩下几个月生命的患者,如今又多活了8年,现在处于“治愈”状态,已经近5年没有治疗,也没有复发。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张教授表示: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是他作为一名癌症医生最大的荣誉和回报!
I-SABR从第一版研究提案到在世界领先综合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第一份正式随机研究,历时10多年。 这里,有整个MD科研团队的辛勤付出,也有以著名医学肿瘤学家约翰为首的多学科合作与协作。 I-SABR打开了一扇征服癌症的大门,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机会。
癌症是不幸的,但不是绝症。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无惧癌症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