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尿液中尿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值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无法通过肉眼或自身检测出来,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 蛋白尿不能等同于肾病,也可能是生理因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蛋白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接触高热或寒冷可引起暂时性蛋白尿,去除该因素后可恢复正常。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精神高度紧张、劳累过度、剧烈运动等也可引起暂时性蛋白尿。
2.药物因素
大多数药物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会损害肾功能,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生素,会影响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从而引起蛋白尿。
3、全身性疾病
蛋白尿可由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浆细胞病和多发性骨髓瘤引起。
4.肾小球疾病
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高分子蛋白质进入血液,导致蛋白尿。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膜性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5.肾小管疾病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求医网资讯,导致蛋白质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出的小分子量蛋白质难以被重吸收,从而通过尿液漏出,诱发蛋白尿。 常见疾病有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胱氨酸增生、反流性肾病等。
出现蛋白尿时应该做哪些检查?
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这项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果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克,则极有可能是肾病综合征。
2.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血液系统是否受损。
3.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肾脏等部位是否存在病变,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诊断蛋白尿的原因。
4. 病理检查
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蛋白尿的原因、诊断肾脏病变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温馨提示
可见,并非所有的蛋白尿都一定是肾脏疾病。 发现蛋白尿后,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来评估病情。 当确诊肾病后,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去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