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随着天气变冷,感冒发烧的宝宝数量再次增多。
啊,我家宝宝好像发烧了……
赶紧把被子盖好盖好!
相信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很熟悉
但,
发烧时捂汗真的能帮助退烧,让宝宝尽快好起来吗?
不……草莓博士想说的是,“捂汗”可能无助于退烧。 反之,会使身体散热困难。 对于婴儿来说,还可能引起高热惊厥。
因发烧出汗而引起热性惊厥的新闻并不罕见。
10月10日中午求医网资讯,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内,一名两岁女童突然抽搐。 现场值班医生李梦媛听到家属的惨叫声,立即跑过去紧急抢救。
经观察发现,孩子失去知觉,双眼翻白,口吐白沫,四肢僵硬、颤抖。 父母非常紧张。 简单询问病史发现,孩子今日发烧,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 初步考虑是热性惊厥。 同时,让孩子仰卧,头偏向一侧。 擦去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窒息和误吸。 抽搐持续3-4分钟后,孩子苏醒,抽搐的下肢逐渐变暖,眼睛也逐渐恢复正常。
看到这里,家长们是不是感到紧张、瑟瑟发抖,想要举手提问——
“高热惊厥”就是我们俗称的“高热惊厥”。 这是幼儿发烧的常见并发症,通常在体温超过38°时更容易发生。 多发生在发烧第一天,也常发生在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期间。
最常见于 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 该年龄段的儿童中约有 2% 至 4% 会出现热性惊厥。 特别是12个月至18个月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宝宝6个月前或3岁后首次出现热惊厥并不常见,因此要警惕其他疾病。
目前认为引起热性惊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的不成熟有关。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将不再出现热性惊厥。
二是遗传原因。 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有热惊厥病史的儿童,更容易患热惊厥。 目前认为与家族基因有关,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抽搐时,捏或撬嘴并不能阻止抽搐,反而可能造成额外的伤害。
热性惊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幸运的是,大多数热性惊厥持续时间较短发烧到发抖,通常在 1 至 5 分钟内自行消退。 热性惊厥往往预后良好,只有少数会转变为癫痫。
记住一个原则:处理热惊厥不是人为地停止惊厥,因为惊厥往往会自行停止。 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并记录发作的表现和持续时间。 如果可能的话,将其记录在视频中。 这些信息对宝宝很有用。 后续医生的诊断更有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荐参考数量为:
保持冷静,解开宝宝的衣服,避免裹得太紧,限制宝宝手脚的抽搐;
不要将婴儿抱在怀里,以限制他的手臂和腿的抽搐。 将婴儿侧卧于平坦的地方,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气管;
清除周围的障碍物和尖锐的危险物品,防止宝宝在猛拉过程中伤害自己;
如果宝宝嘴里有呕吐物或粘液流出,应及时清理;
不要将任何东西放入婴儿嘴里。 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将手指放入宝宝的嘴里。 如果它们被咬并留下血迹,它们不会受苦,但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请记住,惊厥发作的婴儿不会咬舌头。 相反,手指、棉签、筷子、压舌板等人为张开插入口腔的物体,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或口腔损伤。
整个发作过程中不要急于抱起宝宝跑去医院(除非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 通常攻击不会持续超过两分钟。 如果是第一次发作,待发作停止后去医院明确诊断。 。
三分之一的高热惊厥婴儿会复发,以下儿童高热惊厥复发的风险较高:
1、第一次发作时体温不是很高,在达到38度之前可能会出现抽搐;
2、发烧时就抽搐,也就是说,出现发热症状与抽搐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容易复发;
3、反复发烧的宝宝;
4.首次发病时年龄小于15个月;
5.直系亲属有热惊厥病史。
癫痫通常的特点是抽搐但不发烧,因此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婴儿不会发展为癫痫。
但当出现以下复杂性热性惊厥时,需警惕癫痫,必要时进行脑电图鉴别:
1、单次攻击持续1小时以上。
2.攻击时,身体仅一侧抽搐。
3、24小时内多次发作,且每次持续时间较长。
终于
草莓博士提醒
孩子生病了,出了点问题
不要迷信当地方法
尽快就医!
▲本文专业内容经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小儿急诊科主任医师程志专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