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这是一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家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 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它是成人可预防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
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4.6%,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6.96%,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病率为6.81%。 1
患有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无法再享受眼睛给我们带来的光明和欢乐。 对于他们来说,继续生活在一个模糊的世界里就足够了。 尽管如此,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还能看见就够了
高女士,63岁,人民教师。 她的双眼视力曾经达到1.5,可以清楚地看到讲台下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 然而,现在,当高女士走过熟悉的人时,她可能连招呼都不打。 请不要责怪她,因为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很低,看不清坐在她旁边的人。
1998年,在一次教师培训中,高女士发现别人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而她却看不到。 她不断询问同事们在哪里。 这时,高女士发现自己的眼睛受伤了。 自从她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以来,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在此期间,高女士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治疗。
“后来我去看眼科医生,发现像我这样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好的患者,都是这个病的高危人群。发现眼底病变后我才开始关注糖尿病,治疗后开始服用降糖药,到现在已经21年了。” 高女士说。
事实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病程10年以上的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
“对于眼底病变,我每年看一次医生,病情可以说是来来去去。2002年,我出现了黄斑水肿,影响了视力。在北京协和医院稳定治疗后,我开始2018年中秋节前后,我流血了。“我的眼睛里充满了黑色的煤渣,什么也看不清怎么治疗女性严重糖尿有病,就像生活在一个黑色的世界里。”
高女士回忆了这些年眼底病变的发展历程。 她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对待这个眼部并发症,没有继续治疗。
“在眼科门诊,我遇到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患者,他们现在和我一样,离不开家人,这都是当时不重视眼部并发症造成的。”
我什至看不清视力表上最大的字。
“我还不到50岁,已经看不清视力表上最大的字了,也不能再做电脑工作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杨女士,49岁,患有2型糖尿病20年。 她的右眼视力为0.1,左眼视力为0.5。 她坦言自己是这个病的第一责任人。
五年前,杨女士得知糖尿病会损害她的眼睛,因为她需要诊断为慢性病。 此时,她的视网膜病变已经进展到二期了。由于不注意治疗,2017年她出现了双眼下出血的情况。但当时,尽管有出血,杨女士还是出门了。像往常一样去旅行,根本不在乎。
“后来发展到一生气,眼底就出血,玻璃体反复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工作和生活。” 杨女士说:“到了后期,进展越来越快,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挽救。70、80多岁的人看不到就会承认,但是我还50岁呢。” 杨女士无奈的说道。
如何正确应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陈友新教授
高女士和杨女士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受损。 他们常犯的错误是: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常常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到了晚期,他们的视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就像本文中的高女士和杨女士一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即使反复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力预后也很差,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痛苦。 为了保护视力,高女士即将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跟踪病情进展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视力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方法是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但据调查,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动筛查率不足20%。 2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友新教授表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理想检查方法是通过眼底相机拍摄数张眼底照片,检查视网膜、视神经和黄斑区的状况,以及是否有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静脉串珠改变、视网膜内微血管等。变化。 异常、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表明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如果基础条件不好,可以做眼底照相,不散瞳。 至少拍摄两张以黄斑和视乳头为中心的45度角眼底后极彩色照片。 在大医院可以做散瞳眼底照相。
不同的疾病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即使没有视力障碍也需要定期随访。
陈友新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检测视力。 方法如下:
交替遮住眼睛,看看您是否看不清楚或模糊。 如果有,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像文中的高女士一样求医网信息,仅仅因为视力好就认为自己没有视网膜病变。 如果等到视力受损才进行眼底筛查,可能会错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使挽救视力变得更加困难。 。
强烈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5年后每年进行眼底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自诊断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在孕前或第一次产前检查、孕后3个月和产后1年内进行眼底筛查。 进行眼科检查。 花几分钟拍几张眼底照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安排下次筛查时间。
现在您知道如何应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您做过眼底检查吗? 你的眼睛健康吗?
参考: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视网膜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年第4期,P241
2. 中华医学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智能眼科学组,基于眼底摄影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应用指南,中国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8期,P594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的情况,请花30秒为我们完成一个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