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保健品到底该不该吃?能治病吗??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保健   维生素   服用   氧化   每天

2023-09-04 11:05:15 

求医网信息

医疗保健行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增长,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按照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5个产业之一,保健食品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 保健品该不该吃? 保健品能治病吗? 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目录

1保健品行业

目前我国只允许生产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抗衰老、改善胃肠功能等22项保健功能的产品。 近年来,由于饮食过量、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逐年增多。 深受中老年消费者欢迎。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购买力也非常强劲。 再加上承受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的中年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另一类不容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1.76亿学生中,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量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 % 至 40%。 婴幼儿家长也对营养保健品进行投资。 近年来,美容保健品呈现后来居上的势头,成为拉动保健品增长的新增长点。 据北京、上海等地市场调查显示,93%的儿童、78%的老年人和近50%的青壮年消费保健食品,95%以上的家庭常备不同类型的营养品和保健食品。 可见,树立健康投资理念的人数不断增加,购买保健品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

前景

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我国人均药品消费量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至1/40,人均保健品消费量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20。是美国的1/15,是日本的1/15。 一方面,显示了医疗保健品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过去5年一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十年将继续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 医疗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根据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计未来十年保健品将持续增长,达到目前水平的2至3倍。 此外,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越来越重视,医疗支出逐渐增加。 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总支出已超过1500亿元,每年增长30%,农村已超过700亿元,占总量的1%。 /3,每年增长14%。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保健品营销迎来了整合营销时代。 广告、会务、公关、促销……各种手段成为保健品营销的必要措施。 目前情况下,单纯依靠广告和会务很难迅速崛起。 整合营销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需要。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营销模式创新依赖于科技进步,技术进步推动营销模式创新发展。 保健品经营的核心是理念,关键是营销,基础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功效。 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反映和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拓展、辐射、渗透,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规范作用。 它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保健品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塑造自己的企业精神,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企业只有塑造和培育保健品行业百年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咨询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保健品工业协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刊物基本信息、保健品行业研究机构发布并提供大量数据,结合深入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世界保健品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并对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情况等产生积极影响、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未来保健品行业的整体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最后,在前期大量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保健品行业未来的发展和投资策略进行研究,为保健品生产、贸易、分销等企业提供洞察机会。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为战略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应该吃保健品吗?

养生减肥产品起名大全_养生减肥产品到底怎么样好用吗_减肥养生产品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否服用保健品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专家认为,正常健康人不需要服用保健品。 慢性病患者和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可以服用一定量的保健品,但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

随着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重营养。 “有病多吃补品,有病就治病,无病强身”这句话很多人都认同。 保健品销售市场也火爆,保健品年销售额近500亿。

滋补品和保健品

滋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历来注重“补”,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中药“补品”与今天的保健品并不相同,因为中国古代并没有保健品这样的东西。 而且中医历来强调“药三分毒”、“药不如食”。 中医中的“食补”是指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食物,而不是保健品。

60多岁的瞿先生精神矍铄,依然在自己的小公司里努力工作。 不过,也有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所以他在锻炼的同时注意吃保健品,每年都会购买价值数万元的补品和保健品。 他特别爱鹿茸,秋冬三五季吃一次。 但一段时间后,他总感觉口干舌燥,睡眠不好,然后鼻子居然流血了。 他赶紧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说他鹿茸吃得太多了。 像瞿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有的人服用保健品后确实感觉身心清爽; 有些人用了之后没什么感觉:还有很多人营养有问题! 就鹿茸而言,盲目过度滋补会导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减肥养生产品,甚至肝损伤!

那么,食补对健康有好处吗? 保健品该不该吃?

许多专家对此表示怀疑。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于守阳认为,盲目滋补不仅有害,而且即使正常人服用保健品也未必有益。 他本人84岁了,身体轻盈,身体健康,就像60岁一样,从不服用任何保健品。 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孙树志也认为,保健品即使对人有益,也应该慎重对待和选择。

在保健品研发史上,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很多疾病的发生,比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都与一种叫做自由基的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有关。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找到了对付自由基的“武器”——抗氧化剂。 蔬菜、水果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光合作用生长,产生大量的氧气。 为了应对这种富氧的生长环境,体内积累了丰富的抗氧化剂。 这些抗氧化剂与自由基相互作用并使它们失活。 所以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服用抗氧化剂应该能够应对体内多余的自由基。 在试管实验中,他们发现从食物中提取的浓缩物和称为抗氧化剂的纯化合物都能够很好地清除自由基。 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研发出许多抗氧化产品,如酸果胶囊、绿茶提取物、石榴浓缩物、胡萝卜素、葡萄干提取物等,人们争相服用。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人们服用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曾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了一项服用胡萝卜素的实验。 他们找到了 18,000 名志愿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 拿胡萝卜素,一组不拿。 他们原本计划追踪6年,但在第4年他们发现服用胡萝卜素的那组情况很差。 与另一组相比,肺癌的发病率高出28%,死亡率高出17%以上。

自由基的秘密

为什么是这样? 科学家们很困惑。 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明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

后来,科学家在咖啡和绿茶中找到了答案。 绿茶和咖啡是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但与其他食物不同的是,绿茶和咖啡可以与活性氧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自由基——过氧化氢,对人体健康有益。 为什么是这样? 科学家推断绿茶和咖啡可以诱发人体自身抗氧化系统的活性。 适量的自由基可以激活人体的自动免疫防御系统——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将其清除出体外。 过量的自由基。 随后科学家们突然意识到,服用过多的抗氧化剂会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进而促进疾病的形成。 这个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医的一句至理名言:“药补不如食补”。 吃什么补品、保健品还不如吃健康食品。

一切都有两个方面。 保健品似乎对人有益,很多使用者都感觉良好。 然而,迄今为止,市场上数千种保健品的功效似乎都缺乏权威可信的数据。 至于广告中治病救人的例子和数据,早已被国家有关部门严禁,缺乏可信度。

专家认为,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基本上不需要使用任何保健品,只吃一日三餐即可。 如果需要服用补充剂,最好咨询营养专家和医生。 中医讲究滋补,但也首先需要了解人体缺什么以及人体阴阳两虚的实际情况。 对于阴虚,滋阴; 阳虚者,壮阳; 气虚,补气; 用于血虚,补血。 我们必须问这个问题。 不分青红皂白,随意修补。 盲目食用保健品和过度营养往往适得其反,适得其反。 另外,保健品食用要适量,否则很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使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如今求医网报道,维生素已成为人们补充的热门产品。 各种维生素的广告铺天盖地。 因此,很多人都迷信维生素的功效。 不管需要与否,他们都肆意地拿走。 很多人补充不当,造成中毒。 其实,只要正常饮食,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 过量食用会扰乱人体代谢过程,破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等,还会增加患病风险。 '

过量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危险

过量补充维生素A会对整个身体造成伤害。 人们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并不大,成人每天3毫克就足够了。 过量食用会对眼睛、骨骼、血液、皮肤、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生殖和泌尿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头晕、呕吐、皮肤损伤、智力低下和月经失调。 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有生命危险。

养生减肥产品到底怎么样好用吗_减肥养生产品_养生减肥产品起名大全

过量补充维生素B会损害重要器官。 维生素B1参与神经、心脏、肌肉和红细胞的新陈代谢。 专家建议男性每天服用1.2毫克,女性每天服用1.1毫克。 维生素B3有助于扩张血管并增加血流量。 成人的推荐剂量是每天 20 毫克。 饮食正常的人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 如果硬性补充,很容易引发内脏出血等疾病。

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过早衰老,甚至癌症。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它曾被吹捧为预防癌症和抗衰老的灵丹妙药。 但过量服用不仅不能抵抗疾病,还可能引发疾病,甚至影响寿命。 这是因为过量的维生素 C 会增加自由基的破坏作用,从长远来看会导致过早衰老和癌症。 成年人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超过500毫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过量的维生素C进入人体,会直接引起头痛、肠道和泌尿系统疾病。

过量补充维生素D对肾脏有害。 维生素D与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关,所以有些人大量补充。 你不知道吗。 补充过多会损害肾脏。 人体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会自动合成维生素D。 过量的维生素D不易从体内排出,会储存在肝脏中。 50岁以下儿童和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入量为每天5微克,50岁以上的建议每日摄入量为10微克。 婴儿每天摄入超过25微克会影响大脑发育并导致肾脏疾病。 成人摄入过多会导致身体虚弱、厌食、呕吐腹泻等病症。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生,就会导致软组织硬化和肾功能障碍。

过量补充维生素E会引起出血等症。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膜受损,疏通血管。 专家建议成人每天摄入0.75微克。 过量摄入维生素E会导致疲劳、腹泻,甚至大量出血。 吸烟者如果每天摄入50毫克,脑出血和中风的风险增加50%!

微量元素不宜补充过量

微量元素在人体的生化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既是必需成分,也是过量的毒素。 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只能被人体吸收和保留微量。 如果缺乏,就会出现生长缓慢、生殖功能障碍、甚至寿命缩短等诸多问题; 但如果过多,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微量元素一般包括钙、铁、硒、锌、铜等。

是的,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都是缺钙的,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有关。 但缺钙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口服大量钙。 很多人长期服用钙片,但仍然缺钙。 这是因为它无法被吸收。 补钙还需要维生素D的配合,适当晒太阳会增加维生素D,最好通过食物补充钙。 喝牛奶、多吃鱼虾、多喝骨头汤就足以补充足够的钙,而不会出现服用过量的问题。

大量补充维生素D加钙制剂,很容易造成钙吸收过多,形成“高钙血症”,破坏人体内钙、磷的平衡,使骨骼状况恶化。 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每天摄入800至1200毫克,成人800毫克就足够了。 补钙最好不要过量。

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贫血的人应该多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不过,我们的食物中一般并不缺乏铁,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补充。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多吃几个枣,这样有利于铁的吸收。 另外,芹菜炒猪肝是一道富含铁和叶酸的菜肴,对于容易贫血的妇女和儿童来说是很好的日常补充。

锌在人体内的含量和每日需要量很少,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对人体的性功能、性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它具有“生命的火花”和“婚姻”。 男性精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锌,因此性生活活跃的男性容易缺锌。近期调查显示,中国男性锌摄入量达标的不到1/3。也就是说,大多数男性缺锌。体内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水肿、腹泻、便秘、免疫力下降、性功能下降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成人每天摄入2.2毫克,2.5-3毫克对于孕妇来说就足够了。海鱼、牡蛎、贝类、瘦肉、粗粮和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锌。有些人担心缺锌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所以用补锌产品作为营养补充。然而殊不知,过量或过量补充也会危害健康,体内锌含量过多,会降低维生素C和铁的含量,引起缺铁性贫血; 它还会降低免疫力,使你容易患病; 还会影响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动脉硬化,日后引发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如果体内锌含量过高,还会致癌!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抗癌作用。 科学家证实,癌症患者体内硒的含量一般为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因此,硒被誉为“抗癌之王”。 硒能促进对心脏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酶的合成,参与受损心肌的修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硒还具有一定的健脑作用。 市面上有很多富硒米、富硒奶粉等产品,适量吃一些即可,没必要直接补硒。 过量摄入硒有慢性硒中毒的危险。

人体内的铜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酶,作为催化剂帮助身体执行各种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铜缺乏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铜的摄入量不应超过12至10毫克。 如果超过这个量,可能会发生铜中毒,导致肝脏损害。 印度儿童慢性间质性肝炎是铜中毒的典型例子。 基本上不需要专门补铜。 只要注意多吃富含铜的食物,包括坚果如葵花子、肝脏、牡蛎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所以最好在专家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吃保健品。

3 如何正确购买保健品

首先要了解保健食品的属性。

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安全性,而后者则以治疗为目的。 我国保健食品的含义也明确表明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它只适合特定人群消费。 它仅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 现在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是为了治疗疾病,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最终只能是花了钱,却治不好病。 这是盲目听信夸大、虚假宣传的结果。

其次,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保健功能的食物。 我国卫生部明确规定,任何保健食品(包括进口产品)均应标注特定的保健功能。

我国目前只允许生产具有以下保健功能的产品,即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铅排泄、清润咽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催乳、抗衰老。 突变、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辅助防护化学性肝损伤、美容(祛痘/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脂含量)、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辅助保护胃粘膜)等,共有22项保健功能。 同时,卫生部近期规定,同一种配方保健食品不得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因此,在购买产品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具有上述功能的产品。 不要听信夸大或虚假宣传多种功能的产品,否则会买错上当。

第三,充分了解保健食品及其相应产品的原料和有效成分。 任何保健食品都有明确的主要原料和功能成分。 据某地调查,用于生产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主要有西洋参、虫草、黄芪、当归、枸杞、首乌、阿胶、绞股蓝、枇杷叶等,并且以滋补为主。 保健食品的功能成分主要包括营养素(包括膳食纤维)、黄酮类、皂苷类、洛伐他汀、褪黑素、双歧杆菌、低聚糖等,了解了保健食品的原料和有效成分,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保健食品的功效与作用。产品的保健功能是对应且一致的。 例如:目前批准的82种具有“改善睡眠”功效的保健食品中,有68种以褪黑素为原料。 广告中自称“褪黑素”的产品就是这种褪黑素,卫生部也刚刚批准其为“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

四是购买保健食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的外包装、说明书等标签。 只有符合台湾法规的人才能购买。

标签的主要内容为:保健食品名称、生产单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主要原料、功能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日期标注(保质期)等。近年来,卫生部多次对保健食品进行检查,在部分产品的外包装或说明书中发现宣传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违法产品。 例如,卫生部通报的保利堂降脂胶囊等产品就有60多个。 这些产品没有任何批准号。 他们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宣传改善性功能、预防肝硬化等所谓的保健功能。 甚至被宣传为治疗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良药。 这些标志违反了丁规定,严重误导消费者。

第五,应购买适合自己食用的剂型。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剂型包括传统食品剂型,如袋泡茶、谷类制品、酒类制品等; 药物剂型包括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药物剂型占目前保健食品的80%:由于适用人群存在差异(例如有些人群不适合饮酒等)。 ),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

六、切勿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

购买者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品或保健品商店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大幅降价,也不要向街头小贩购买,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健康。

4保健品能治病吗?

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健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治愈某种疾病。 只能说,如果使用得当,是可以促进某种疾病的恢复的。

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保健品来治疗疾病。 如果是急性疾病,不建议用保健品代替药物,因为这样会拖延病情,使治疗效果恶化。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