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恙虫病
求医网信息
清明节期间,如果出去扫墓、玩耍,要小心这个小虫子! 近日,一些邻居被疫情“折磨”,反复发高烧,不得不住院治疗。
果园摘橙子后持续高烧
近日,王女士(患者化名)因反复高烧一周,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室就诊。 此前她曾在当地医院接受过“消炎”治疗,但效果不佳。
医生查询病史发现,王女士发烧前一天曾到果园摘过橘子。 果园里有一大片草地。 当她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检时,发现患者右侧腹股沟靠近会阴处有一个圆形的暗红色焦痂。 0.5x0.5cm,还可摸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根据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指标,医生初步判断是恙虫病,并给予强力霉素胶囊和保肝治疗。 王女士发烧退了,肝功能好转,出院了。
该院急诊科李艳医生表示,本例不明原因发烧是由斑疹伤寒引起的!
潜伏期为4-20天,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这种“小虫子”叮咬我们后,在叮咬处繁殖,产生皮损,迁移到组织周围的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产生东方体出血,诱发全身毒血症、器官炎症病变,进而产生一系列全身临床症状。
恙虫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域特征,以春、秋季多发。 广东气温高温、多雨、潮湿,是高风险地区之一。
感染恙虫病后,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为4-20天。 患者症状起病急孩子发烧三天老是反反复复,反复不明原因发热,常见超过38.5℃的高烧。
许多疾病都会导致反复发烧。 你怎么知道这是恙虫病?
恙虫病有以下四个特点:
1.会有特定的焦痂或溃疡
如果医生怀疑您患有恙虫病,可能会要求您脱掉衣服并仔细检查身体的每个角落。 不要惊讶,尽量积极配合,不要落下每一个折痕。
恙虫病叮咬后,不会感到疼痛或瘙痒,而是出现圆形黑色焦痂,周围发红。 当痂脱落时,就会形成无痛性溃疡。 大多数患者有一个焦痂,少数有多个焦痂。 可分布于躯干、四肢,或腹股沟、腘窝、腋窝、会阴等隐蔽皱襞处,易漏诊、误诊。
2.淋巴结肿大
发烧前,被咬伤处附近通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小的有黄豆大小,大的有鸽子蛋大小。 表面光滑可滑动,按压时有柔软感。 多见于颈部、腹股沟、腋窝等处。
3、皮疹
常呈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发生在病程4~6天,少数患者在发病时或发病后14天出现。 大小直径约0.2-0.5cm,无痒感,先出现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
4.肝脾肿大
约10%-30%的患者出现肝肿大,约30%-50%的患者出现脾肿大,质软光滑,无明显压痛。
外出郊游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已进入恙虫病高发季节,为避免上半身出现“恙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如果需要外出,注意扣紧衣服的领子、袖口和裤腿,不要穿凉鞋,避免将身体直接暴露在地上或坐在草地上,最好在身上涂上防虫剂。身体;
2、户外活动或工作结束后,回家及时洗澡换衣服,重点擦洗腋窝、腘窝、会阴部皮肤;
3.如果发烧,检查身体上是否有溃疡性焦痂,最好把身体每一个皮肤都漏掉。 恙虫病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不会“自愈”,因此需要及时就医,尽快治疗。
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该院急诊科副主任李辉介绍,恙虫病早期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适当选择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求医网,临床常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对恙虫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推荐的治疗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喹诺酮类等,具体为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