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1.利巴韦林可进入红细胞,大量积聚,消除缓慢。 停药后血浆半衰期约为300小时。 利巴韦林的主要临床毒性是溶血性贫血。 服药前、治疗第二周、第四周及此后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
2.使用利巴韦林的女性及其男性使用利巴韦林的配偶应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至少6个月内避免怀孕。 如果男性患者的配偶怀孕了,需要使用安全套来避孕。 减少阴道接触利巴韦林; 哺乳期妇女服药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并倒掉母乳。
3.利巴韦林可引起心脏病和心肌梗塞。 有心脏病史或有明显心脏病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利巴韦林。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患有心脏病,肝肾功能也常衰退,容易导致蓄积,所以不建议老年人食用。
4.利巴韦林与干扰素α长期合用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包括身高和体重降低。 因此,需要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求医网报道,每3个月检查一次甲状腺功能。
5.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最大单次剂量为0.5g,每日2次,每次滴注持续20分钟以上。
利巴韦林,俗称“利巴韦林”。 仅仅因为“病毒”二字,就让国人陷入误解,认为它对所有病毒都有效,广泛用于包括感冒在内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在中国,利巴韦林有15个剂型,近700家生产企业。 现在,我们来看看利巴韦林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 普通感冒不要使用利巴韦林。 最有害的是,它会致癌!
利巴韦林对治疗普通感冒和流感无效!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涵盖所有这些病毒。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普通感冒不需要抗病毒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7年至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在6649例可能因使用利巴韦林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肿瘤52例,胎儿96例。 死产56例,胎儿畸形21例,其余19例表现为软骨、痣、脑积水、先天性疝气等。
2.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可以有一定的效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利巴韦林 感冒,以3岁以下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康复; 少数病例特别是感染EV71的儿童病情严重,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系统疾病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 早期使用干扰素α喷雾剂或雾化,以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可有一定效果。 肠道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 (2018年版《手足口病诊治指南》)
严重手足口病患者:可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 甘露醇可静脉注射治疗颅内高压; 对于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的患者,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和甲基强的松龙; 发生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 对于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利巴韦林可能有效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一种 RNA 病毒,几乎影响所有 4 岁之前的儿童。 体内的 RSV 抗体虽然不能防止再次感染,但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婴儿和儿童轻度 RSV 感染的治疗包括支持性护理,例如控制发烧和充足的水分。 患有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可能需要住院并吸氧。
目前,利巴韦林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婴儿和儿童由 RSV 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的抗病毒药物。 应在病程早期开始利巴韦林治疗。
利巴韦林治疗 RSV 感染患者的疗效不确定,并且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 在美国不建议这样做,除非婴儿和儿童患有严重疾病和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温馨提示:高渗盐水喷雾可以增加粘液的清除。 研究表明,3%高渗盐水喷雾可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严重程度。
4.出血热,利巴韦林可降低死亡率
出血热是一组由蚊子、虱子和啮齿动物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地域分布特征。 例如,拉沙热是一种由沙粒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肾出血热综合症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出血热的显着特点是:常伴有发热、出血或出血热倾向,部分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对于拉沙热、裂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肾出血热综合征,利巴韦林首剂可按30mg/kg静脉注射,然后按16mg/kg静脉注射。 可以使用预防药物。 口服利巴韦林。 研究报道,利巴韦林可以降低出血热的死亡率。
温馨提醒:出血热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 出血时可以使用维生素K1等。 阿司匹林会影响血小板,不应用于退烧。
5.对于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有效!
利巴韦林单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效。口服利巴韦林联合注射α-干扰素可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对于未接受过治疗、对干扰素单药治疗无反应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联合治疗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 利巴韦林一般每日口服两次,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 如果感染病毒基因型1和4,疗程为48周; 如果感染病毒基因型2和3,疗程为24周。
温馨提示:利巴韦林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精神反应(如焦虑、抑郁、失眠和烦躁)和流感样症状。 危及生命和致命的不良反应包括严重抑郁、自杀意念和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