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持续的高温让蚊子非常活跃,夏秋两季是它们作案的“最佳”季节。 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 今年恰逢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重叠。 长假是走亲访友、旅游的高峰期。 专家提醒,外出需注意防止蚊虫叮咬,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 登革热病毒存在于登革热患者的血液中或潜伏感染者中。 伊蚊吸食病人的血液,然后叮咬其他人,从而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一、登革热流行季节及中秋国庆节期间,市民出行应注意什么?
目前,中秋、国庆期间,市民朋友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的活动很多。 从预防登革热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包括选择合适的出游地点,外出时穿宽松的长袖衣服和裤子,使用防蚊水或防蚊喷雾。 -驱蚊喷雾,如果家里蚊子较多,朋友在家聚会时使用蚊香等驱蚊产品。一般不被蚊子叮咬,是没有感染登革热的机会的。
2. 哪些人是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他们日常需要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登革热。 我们常说的高危人群是指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容易出现重症的人群。 我国2018年《中国登革热临床诊疗指南》提出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婴儿和孕妇;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
广州市第八医院研究团队总结了2013年至2019年广东省重症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平均年龄64.1岁,其中59.1%有基础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和糖尿病。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预防非常重要,要注意防蚊灭蚊。 俗话说,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热,或者出现发烧等症状,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严重进展的风险,并密切观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好的选择。
3.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登革热? 其症状与传统感冒有何不同? 登革热有潜伏期吗? 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市民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应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普通感冒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 还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烧灼感,无发热或低烧。 重的。 登革热的发热较为严重,伴有寒战、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出现皮疹、出血等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14天,大部分为5-9天。
发烧期一般持续3至7天。 病程第3~6天,面部、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性皮疹。 典型的皮疹是四肢针尖状出血点求医网,或融合成片状的红斑皮疹,散在正常皮肤小斑片,如海洋中的红色岛屿称为“皮岛”等。
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皮下或粘膜出血、注射部位出现瘀点、牙龈出血、鼻血等。
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高烧时,我们都建议去附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和2018年中国指南均提出了重症登革热的预警信号。 从症状体征来说,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可以观察到的症状包括:持续呕吐、腹痛、粘膜出血、退烧后病情加重/高烧持续、胸闷、心悸、尿少、嗜睡、烦躁、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目前尚无特效抗登革热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4. 市民日常应如何预防登革热?
首先,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或减少蚊虫叮咬,包括外出时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使用防蚊产品,减少接触蚊虫的机会。 可以在家里使用蚊帐、蚊香、纱门、纱窗来减少室内蚊虫叮咬。 其次,要改善环境,减少蚊卵孳生,包括清理杂物和积水,及时更换室内绿植等积水,在室外蚊虫密度高的地方喷洒灭蚊剂等。最后,当周围出现登革热患者时,需要进行隔离防蚊,避免成为新的传染源。
本文作者:杨惠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