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将取代《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测定》。 同时,《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测定》和《我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同时废止。
今年3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与10年前的儿童身高标准相比,最新的身高标准得出了一个明显的结论——现在的孩子正在长高。
与《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标准相比,新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年龄从5岁以下扩大到7岁以下。
具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BMI等数值。
当然,家长们最关心的肯定是孩子的身高啦! 新标准一经发布,不少家长的身高焦虑加剧。
孩子每天跳绳从500根增加到1000根,开始跳100次,还购买了大量的营养补充品……
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迎霞提醒,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盲目鼓励身高,身高需要科学管理。
科普提示:“中位数”是一个参考值,只要孩子的身高在P3和P97的范围内,就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P3或高于P97,则可能意味着孩子矮或高。 家长可能需要注意。
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对待新标准?
新标准的颁布更加强调采用百分位法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这种评估方式也让家长更容易了解身高水平。
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迎霞介绍,表格左侧纵坐标对应孩子的年龄,表格上方横坐标对应百分位水平。儿童身高的同质参考人群。
以3岁女孩为例,如果孩子身高为96.2cm儿保科儿童生长发育求医网信息,则正好处于P50水平。
可以这样理解。 随机抽取100名相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儿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如果孩子正好站在50号,那么孩子的身高正好处于平均水平; P3-97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P3的话,就被认为是矮的。 建议您到生长发育专科诊所检查病因。
≥P97,个子高,远远落后于同龄人,但也要注意检查孩子骨龄是否较大。
家长如何科学监测孩子身高增长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需要定期进行监测,了解孩子的身高生长情况。 建议至少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身高。
3岁以下儿童身高每年增长
医生建议青春期前的儿童每年监测一次骨龄,青春期儿童可每六个月检测一次骨龄。 骨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能长多高并不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骨龄。
当孩子快速成长时,父母不应该太高兴。 他们需要警惕青春期早熟的风险。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的身高“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每年能长高十厘米以上。 事实上,“鹤立鸡群”并不一定是好事。
近日,9.5岁女孩西西(化名)来到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就诊。 希希的身高是139厘米(P50-P75)。 希希的父亲身高165厘米,母亲身高158厘米。 计算得出西西遗传身高为155.5厘米(P10-25)。
一年来,他长高了10厘米,体重也明显增加。 家长对孩子目前的身高还是比较满意的。
然而,经过骨龄测试,发现9.5岁的希希的骨龄已经达到了12岁。 根据孩子的骨龄,预测成年身高仅为148.4厘米,远低于遗传身高。
这意味着孩子提前发育,骨骺过早闭合,导致成年后身高矮小。
像西西这样的病例在儿科诊所很常见。 很多家长对性早熟知之甚少。 周迎霞提醒,性早熟是指女孩在7岁半之前(或10岁之前初潮)乳腺发育。 ,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睾丸肿大。
性早熟导致骨骺过早闭合,影响成年身高; 导致初潮提前; 还可能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 需要及时寻求专科医生治疗,根据情况及早干预。
孩子长高之路:家长容易陷入的5个身高误区
周迎霞博士表示,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身高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孩子身高不理想是发育迟缓;
误区二: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会自然长高;
误区三:父母个子高,就不用担心孩子身高;
误区四:体检时身高达标,说明孩子发育良好;
误区五:如果女孩来月经,男孩开始遗精,孩子就会停止生长。
家长不要盲目鼓励人,身高需要科学管理
遗传和环境(疾病、营养、睡眠、运动、情绪)共同影响孩子的身高。
周迎霞提醒,身高生长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定期监测骨龄是评估生长潜力的关键。
均衡的科学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愉快的心情是长高的必备条件。
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身高生长。 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应及时查找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注孩子的身高,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帮助每个孩子长高梦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