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俗话说“人老了,腿先老”。 人们走路时腿痛是很常见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多休息即可。 殊不知,腿痛不一定是关节问题求医网,也可能是下肢动脉堵塞。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与综合介入科主任李龙介绍,血管堵塞是一种广泛而普遍的现象。 当腿部的血管被堵塞时,就会形成腿残肢。 它的学名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俗称“下肢中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引起肢体缺血症状。 是下肢系统性动脉硬化的表现。 以中动脉为主,多见于老年患者,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5%~20%。
李龙介绍,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四肢的局部表现。 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层组织变性或钙化,腔内继发血栓形成,可损伤动脉。 最后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引起患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肢体坏死。
他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感觉腿不舒服。 一开始感觉疼痛、麻木,特别怕冷。 衣服穿多了也没用,而且活动后很容易累。
第二阶段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定距离后,患肢出现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 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又出现。
第三阶段是休息时疼痛。 即使你坐着不动,腿也会酸痛,尤其是在晚上。
第四阶段,也是最严重的阶段,脚部会出现溃疡、感染、坏疽,逐渐从脚趾扩展到脚背、脚底,再到踝关节或小腿,最后截肢对于拯救生命是必要的。
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综合治疗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锻炼、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血管内治疗也叫介入手术,是指选择人体内没有病变的相对浅表的血管,如大腿根部的动脉、肘部的动脉等,用特制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插入一些特制的导丝和导管,在X光监测下,到达病变血管,用特制的球囊扩张狭窄的动脉,然后用特制的金属支架支撑狭窄的部分,达到目的的治疗。” 李龙指出,相对于手术治疗,血管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因此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常见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药物输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旋切术和自体干细胞移植。
除了及时治疗外,李龙提到,积极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戒烟、限酒; 健康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2、适当加强活动,加快血液流动,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3、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并定期检查;
4、善于调节自我情绪,避免长期抑郁、紧张;
5、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6.适当的药物治疗:建议所有下肢ASO患者均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控制LDL-C
等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如果不积极治疗,往往会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因此,如果能积极预防这种疾病并早期诊断和治疗,约85%的患者最终将避免截肢。 李龙呼吁,一定要对下肢这个“隐形杀手”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