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爸爸”入肺,新生儿生命危险
宝宝的诞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大喜事,但小宇(化名)的出生却让她的父母心情十分沉重,因为小宇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胎粪吸入综合症。 经历出生胎便吸出和复苏后,小宇被紧急送往新生儿科救治。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凡表示,胎便吸入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病。 根据医学报告,发病率为每 1000 名新生儿中 1 至 4 例。 胎儿的粪便一般储存在肠道内。 它们外观浓稠、糊状,呈深绿色。 它们由各种消化液、胃肠道上皮细胞、胎儿毳毛、胎脂等成分组成。 正常情况下,分娩后胎便会通过婴儿的肛门。
但在宫内缺氧或其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有的宝宝会在子宫内将这种特殊的“粑粑”拔出来,然后吸入肺部,导致气管阻塞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和肺泡,导致肺破裂、气胸、肺部炎症、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肺血管收缩、扰乱全身血液循环等。这种疾病称为“胎粪吸入综合征”。
在轻微的胎便误吸情况下,您的宝宝可能只是感到呼吸急促。 然而,当出现严重胎便误吸时,宝宝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脸色发紫、缺氧等一系列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是致命的。 我们的小鱼碰巧遇到了最严重的情况。 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科救治后,医生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对她进行救助。 然而,尽管使用了呼吸机,鱼的呼吸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外,她还出现了其他致命的并发症,如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时,即使使用浓度高达100%的纯氧,氧气也无法通过呼吸机输送到小鱼的体内,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胸部X光检查显示,气体很难进入小鱼的肺部,而且还出现斑片状的“白斑”
新生儿科综合措施,推出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三大法宝”——高频振荡通气、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吸入一氧化氮治疗。 同时,各种监测、检查、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密切配合。 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们正在紧密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胎便严重误吸的宝宝在“三大法宝”和各种治疗的帮助下,基本上都能渡过难关。 然而,小鱼小小的身体仍然不能很好地吸收氧气,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不能顺利排出。 呼吸衰竭越来越严重,小小的心脏承受着致命的压力。 血氧饱和度一度低于80%,肺动脉收缩压高达10%。 一系列心血管支持药物只能勉强维持全身血压在正常下限。
激活“魔肺”神器,生命重见天日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新生儿科团队继续全力以赴,为小宇争取一线生机。 吴凡主任立即召集科内特战小组(ECMO救治小组),邀请小儿心胸外科颜贤刚副主任、重症医学科王一春主任进行多学科会诊。 经过深入讨论和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小宇需要辅助体外循环支持治疗,并排除了相关禁忌症。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在医务科、设备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检验科的共同支持下,新生儿科决定使用终极救生技术——“魔肺”,又称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
广东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颜贤刚表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也常被称为“魔肺”或“叶克膜”,可以说是目前人类生命保障的王牌。 它可以利用机械泵将血液抽出体外,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肺进行呼吸,并将血液返回体内。 它可以暂时替代人体的心肺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为治疗原有疾病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国内,虽然很多成人ICU已经使用了这项技术来挽救生命,但在新生儿和儿童领域,由于这项技术引进时间不长,价格昂贵,而且小生命脆弱复杂,儿童身体形状差异很大。 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缺乏专用耗材,使得儿科ECMO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 儿科ECMO技术的应用也能体现一个医疗机构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吴帆主任、颜贤刚主任以及儿科ECMO团队和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的全力配合下,ECMO设备终于在凌晨安装在小宇身上。 随着“魔肺”开始转动,小宇原本发绀的脸庞和苍白的皮肤瞬间变得红润,艰难的呼吸也慢慢平静下来。 他的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到90%以上,血压也同时上升。 提供了各种支持。 心脏和血压药物也可能一一停用。
儿科ECMO团队为小宇安装ECMO设备
全天候保护:新生活的挑战与希望
“魔肺”启动后,并不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ECMO就像一把双刃剑。 其运行过程与人体的自然生理功能不同。 虽然它可以挽救生命,但也可能对身体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此外,接受ECMO支持的患者通常处于心肺衰竭状态,对ECMO的依赖程度较高。 如果ECMO出现故障或暂时关闭,可能会造成致命危险。 因此,在ECMO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就像在走钢丝,需要谨慎行事。 这就要求ECMO团队具有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以及足够的ECMO相关知识和技能。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儿科ECMO团队采取了严格的监测措施。 科里的业务骨干,由医生和护士组成的2对1敬业服务团队被派出,提供全天候的贴身护航。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知名专家崔其亮教授对小宇诊疗方案的科学性给予了肯定,并为小宇在ECMO手术过程中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崔启良教授(右一)指导小鱼救治
经过82小时艰难的ECMO辅助治疗,小宇的肺部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治疗,逐渐恢复了功能。 经过详细评估,严宪刚主任决定为小宇摘掉ECMO装置。 新生儿科继续接力,为小宇提供后续治疗。 小鱼在出生后第10天就成功从气管插管中拔出,不再依赖机械通气进行呼吸。 他的病情逐渐好转,顺利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小宇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终于得到了回应。 幸运的小鱼在跨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之后,第一次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小鱼儿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广州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凡提醒,胎便吸入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会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可能会威胁婴儿的生命。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孕晚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宫内缺氧等问题。 分娩过程中,若出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应高度重视求医网,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胎便误吸。 如果胎儿不幸吸入胎便,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并由新生儿科医生治疗。 新生儿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宝宝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文字及图片:广州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